淳美女性范

位置:首页 > 情感 > 学习

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谁

学习3.35W

韩愈和柳宗元。

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谁1

众所周知,唐代的“古文运动”是儒学思想复兴的运动,韩愈作为儒学思想复兴“古文运动”倡导者在宋代被排在了孟子之后,地位尊崇。

可是同为古文运动的领导者柳宗元却成为了北宋文坛领先欧阳修口中的'“子厚与退之、、、道不同,犹夷夏也”与“韩门罪人”。欧阳修又在《唐南岳弥陀和尚碑》说“自唐以来言文章者惟韩柳,柳岂韩之徒哉?直韩门之罪人也。”

作为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这番话让柳宗元逐渐成为宋人口中的“韩门罪人”。其实柳宗元在唐朝儒学复兴中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只是柳宗元对儒家思想迂腐部分的批判,是韩愈、欧阳修等儒家思想狂热推崇者所不能接受。

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谁
  

柳宗元

在中唐的儒学复兴中,涉及了对儒学思想的复兴方式和对其他文化的态度的争论。韩愈提倡对先秦孔孟儒学思想全盘复兴,对于其他思想一盖攘除;柳宗元则认为应该对儒家思想辩证的接受,对于其他文化思想,应该汲取柔和,建立以儒学思想为主导的多元价值体系。柳宗元这种辩证思想和多元价值体系是怎么形成的呢?又为什么会被变为韩门罪人呢?一起来看看吧!

韩愈

唐朝儒释道多元文化发展

从东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儒释道三家思想经过魏晋南北朝数百年的发展,三家思想逐渐在相互斗争中呈现融合迹象。例如南北朝盛行的“玄学”是由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融合发展而来。中国式佛教“禅宗”则是道家思想与佛教思想的融合产物。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一直是我国封建王朝价值体系。南北朝时以后思想融合让儒家思想价值体系受到两派思想影响,逐渐脱离孔孟之道。这种迹象在唐朝初年越发明显。

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谁2

在唐朝以古文被大众熟知的也就三个人,第一人是作出《滕王阁序》名满天下的王勃,第二、三人为古文运动倡导者韩愈、柳宗元。

王勃代表着骈俪文在唐朝的最高峰,韩愈、柳宗元代表着古散文的复兴。其实在文学史上“古文运动”只是儒家思想、古散文复兴运动成功的标志。

“古文运动”代表的散文压倒骈俪文,并不是一撮而就的改革,而是经过长达百年的创作实践和创作理论的不断传承与发展才迸发的成果。在这场斗争中,真正的第一先驱是我们熟知的诗文改革先驱——陈子昂。

陈子昂第一位大量采用散文写作、第一位提出“文章道弊五百年”、第一位提倡“汉魏风骨”。

陈子昂像一位斗士一样在初唐的文学殿堂,发出改革的呼声。陈子昂在文体改革、文风改革上作出的贡献被后世文人所称道。

古文运动代表人物韩愈在诗《荐士》评价陈子昂文章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陈子昂自幼受蜀地文化传统熏陶,养成刚正不阿的气节,在朝为官更是多次以“草莽臣”上书武后纳谏。

陈子昂斗士一样的性格,让他对南北朝以来的“浮侈”,开创性的采用骈散文、散文创作,最终“以风雅革浮侈”。在陈子昂的影响下,一代代文人不断对写作内容进行改革创新,才有了大众熟知的“古文运动”

陈子昂思想形成

陈子昂仕途充满传奇,虽然两次被武后召见,最高官职却仅仅是右拾遗。虽然官职很低却多次上书武后直言国家大事,看成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典型代表。

陈子昂一生大概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陈子昂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波动,对陈子昂文风形成具有重大影响。

第一时期:从高宗显庆三年(六五八)到武后垂拱二年

陈子昂年轻时候少而任侠,轻财重义,天天梦想着仗剑走天涯,后来就用剑伤人。心中很是不开心于是弃武从文。

十七八岁时候开始在“乡校”学习,不久就出蜀北上长安,在国子监学习,在这期间陈子昂曾以文章干谒当朝显贵,也参加了文林宴集,可惜没能得到赏识。

后来参加科举考试不第,于是回家修仙寻道的放纵了一段时间。随后又开始发奋学习,到682年终于进士及第,被授为将仕郎。随后陈子昂,上《谏灵驾入京书》和《谏政理书》。

因《谏灵驾入京书》受到武则天的赏识,授官麟台正字。到垂拱元年(六八五),时候受到武后召见,赐笔札中书省,令条上利害。子昂遂上《上军国利害事》,包括《出使》、《牧宰》和《人机》等。

这段时间是陈子昂思想的转变期,从幼年时期的驰侠使气”转变到发愤读书;第一次科举落地之后寻求道家思想解脱。

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陈子昂思想是儒家积极入世为主导,经历过挫折之后想通过道家避世思想寻求解脱。

但是从他第二次参加科举考试可以看出,那只是科举失意之后的平衡情绪的暂时手段,总体来说还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同时受到纵横家、道家影响。

陈子昂的一首诗表现了这一时期的转变:“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谁 第2张
  

第二阶段为抨击朝政弊端时期,从武后垂拱二年(六八六)北征到周天授二年秋(691)丁母忧。

垂拱二年(686),金微州都督仆固始叛唐,是年,子昂从军北征。

北征期间,他和乔知之对甘州、肃州及居延海等地进行了谓查,向朝廷递交了稳定北地的计划,即《为乔补阙论突厥表》。秋季,陈予昂独返东都,仍任麟台正字。

垂拱三年(687),武则天欲讨雅州生羌,上《谏雅州讨生羌书》。垂拱四年(688),上《谏用刑书》和《谏曹仁师出军书》。永昌元年(689),武后再次召见,询及为政之要,上《答制问事八条》。

是年,轶满,迁右卫胄曹参军。十月,上《谏刑书》。天授元年(690),上《上蜀川军事》。九月,武则天改国号日周,陈子昂上《大周受命颂》等。天授二年秋(691),以继母忧解官返里。

唐朝边境情况

这六年时间陈子昂虽然官职不高,但是积极上书言事表达自己的想法。每次上书说的内容都是军国大事。表现出强烈的参政意识和超格的参政胆识,上书内容均为纳谏国家大事,所写内容都是为实务服务。

然而陈子昂的屡次上书虽然颇受武后欣赏,却大都没有被午后采纳。

大有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意味。这样的结果对于陈子昂来说是巨大的打击,却加深了对现实问题的批判批,针对性逐渐增强。

第三阶段是从天授二年秋(六九一)到圣历二年(六九九)岁暮自决图国

天授二年秋(691),子昂继母去世,回乡守丧。期满之后,于长寿二年(693)返还东都,被升为右拾遗。延载元年(694)被诬为“逆党”身陷圈固,经过一年的折磨,方才获释,复官右拾遗。

万岁通天元年(696),子昂以本官参谋帷幕,从军东征平反。万岁通天二年(697)七月,东征凯旋,返还东都,仍守右拾遗。圣历元年(六九八),上《蜀川安危事三条》。

是年秋,以父亲年老为借口,上表解官归侍,武则天诏令带官取给返乡。圣历二年(六九九)七月七日,其父卒。

本县县令段简医翔其家富有,遂“附会文法”将子昂拘禁狱中,岁暮,忧愤而卒,享年四十二,葬于射洪独坐山。

这一时期陈子昂极度矛盾,正如《陈氏别传》中所说:“在职默然不乐,私有挂冠之意。”在丁忧期间陈子昂结识了晖上人,在与晖上人的交往之中,逐渐受道家思想影响产生了““纵横策已弃,寂寞道为家”的想法。

但是这个想法并没有持久,在丁忧期满之后就回到洛阳。但是随后的“冤狱”和“参谋帷幕不公平待遇”让陈子昂彻底对官场失望,于是在上《蜀川安危事三条》之后不久辞官归乡。

这一时期陈子昂仕途受挫,遭逢冤狱和不公平待遇,再加上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被采用。

于是就有了“宁知白社客,不厌青门瓜”的决定。就思想变化来说这一时期陈子昂已经逐渐放弃儒家思想入仕观念,也放弃了纵横家之策,转而向道家、佛家思想靠拢。

从三个时期我们会发现,陈子昂年少受纵横家思想熏陶“驰侠使气”,后转而在儒家入仕思想影响下积极入仕,表现出强烈的参政意识和超格的参政胆识。

到晚年之时逐渐放弃儒家入仕思想转而亲近佛家、道家思想。陈子昂入仕虽然是儒家思想影响可是所走策论却是纵横家之策,纵横家之策,任侠之气,做事直切要害,发人警醒。这为陈子昂文风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陈子昂文风的形成

陈子昂出身于梓州射洪县,巴蜀之地,人杰地灵,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文人。在一代又一代文学风气的影响下,形成了蜀地特有的文学传统,这种文学传统影响着后生的文学思想。

西汉蜀人的扬雄(汉赋四大家之一),率先在《法言·吾子》对文章进行可分类,扬雄将赋的作者分为了“诗人”、“辞人”。杨雄认为“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

“诗人”、“辞人”的文章在一字之差,却写出了文章创作本质的差别——文章对现实的对照。同时杨雄认为司马相如是汉赋成就最高者,而司马相如赋的最高成就是他的散体赋。

鲁迅认为司马相如能够“独变其体”,能够破一时文章传统,铺陈排比,韵散结合,三言、四言、九言等句式交互使用,灵活多变。在司马相如的影响下,蜀中文人遵循着司马相如的脚步,文学创作逐渐走向繁荣。形成蜀地独有的文化传统特色。

研读陈子昂文可以看出,虽然部分文章仍是骈俪文的形式,但其作品却一改齐梁骈俪之文的堆砌辞藻,滥用典故的特点,显得清丽自然,颇有汉赋之风。

可以说子昂文章正在逐渐摆脱初唐文坛矫揉造作之气息,形成自己特有的文风。陈子昂作为蜀地文人也是受到司马相如文风影响,卢藏用评价陈子昂文章时候说说,“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

陈子昂追求的“道”

陈子昂在为《临邛县令封君遗爱碑》中写道“然后文以礼乐,几乎以淳朴,道岂远乎”也认为文字的应该以淳朴为上,才能更接近“道”。

“道”就是个人的思想追求,从陈子昂的人生轨迹来看,“经世致用”应该是陈子昂追求的道。与“古文运动”复兴儒家思想不同,陈子昂追求的并不是单纯某一家的思想,而是多家思想的糅合。

闻一多先生在《唐诗杂论》中总结说:纵横家给了他飞翔之力,道家给了他飞翔之术,儒家给了他顾尘之累,佛家给了他终归人世而又能妙赏自然之趣。

从陈子昂的思想是一个复杂的糅合体,这让陈子昂思想表达亦不会受文体束缚,行为只为表达自己的目标,直切要害。这一点从陈子昂对唐诗革新、散文革新可以看出,陈子昂追求文章表达的实用性,而不是表达某一家的思想。

思想糅合

文以明道

在文章风格上,陈子昂提倡汉魏风骨,主张文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结合,虽然这不是陈子昂第一个提出,却是第一个将这个思想推向实施的人。

纵观陈子昂一生所作文章最多为奏疏类文章,合计39篇(传世文章存109篇)。从上文对陈子昂人生三个时期的叙述可以知道,这部分文章的写作在思想上符合陈子昂大部分时间的思想追求。

在事实上结合朝廷实际发生的重大事件或重大决策而作。卢藏用在《陈氏别转》中评价陈子昂,“工为文,而不好作,其立言措意,在王霸大略而已。”指出了陈子昂文章创作特点——在王霸大略。也就是表达政治主张的作品。

陈子昂在其他的文章创作上也大都表现出类似联系实际的表达部分。这与后世“古文运动”中所提出的文以明道思想不谋而合。

拓展中的散体文

唐朝初期文坛久受南朝萎靡之风的浸润,即便是有人意识到骈俪的弊病,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完全摆脱这一影响的初唐四杰中王勃曾经提出“思革其弊,用光志业”可惜付诸行动就已经不行溺亡。

唐朝名臣魏征则是尝试在奏疏之中使用散体文表达观点。到了陈子昂时候,陈子昂将散体文的使用范围从奏疏拓展到各种场景。

书信体《与韦五虚己书》一文,此文作于子昂辞官归隐之前,写给友人韦虚己的道别之文,全文不到两百个字,散句单行,每句字数从二字到七字不等,散体特征明显。

此时陈子昂对唐朝官场彻底失望,明白以一己之力改变当下的朝廷的弊政,亦骈亦散,十分独到。

序文类《修竹篇并序》一文采用散体形式,指出齐梁诗风的痹病就在于“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号召诗人们继承和发扬建安风骨,创作内容充实,具有“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特色的诗篇。

然而因为此文写在《修竹篇》之前,大多误解为仅指诗的革新,但是从文中“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所指显然并非“诗”,只是这首诗是唱和《咏孤桐篇》之作,因此在下文仅仅提到诗。

表作类《为乔补阙论突厥表》、《谢免罪表》等碑志类《堂弟孜墓志铭》、《梓州射洪县武东山故居士陈君碑》等文章皆是骈散相间之作。

陈子昂的'散文相较于“古文运动”时期的散文还有所不同,并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散文,他并未完全摆脱骈俪对偶,形成散句单行的句式。

但也没有完全遵守骈四俪六的固定格式,出现了多种句式的变换,或是中间出现散句,以散句带动骈句推动文章的递进。

后记

清人纪昀说:“唐初文章,不脱陈、隋旧习,子昂始奋发白为,追古作者。……今观其集,惟诸表、序犹沿俳俪之习,若论事书疏之类,实疏朴近古”。

纪昀这份对陈子昂的评价极其中肯,唐朝深受六朝文风影响,陈子昂也不能免俗,他的表、序正式在这种环境下创作的;然而作为一个不甘于“文章道弊”,倡导汉魏风骨,创作出一批“实疏朴近古”的文章。

总的来说,在尚盛行骈俪文风的初唐时代,陈子昂为文时,重视内容的表达,而轻置对形式的追求,使文章显现出不同主流文风的特征已经是当时重大的进步。

当我们跟随者自己的心意,做一件曾经无数人做过的事,我们也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陈子昂追寻着自己的表达将骈文写的清丽自然,颇有汉赋之风;遵循着自己的道将生活与文章联系起来,写出了文章的风雅;遵循着自己心意写作,写出了一代人的改革梦想。

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谁3

古文运动是什么文风改革运动

1、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

2、因同时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

3、“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

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谁 第3张
  

4、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

5、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和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

6、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

7、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