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美女性范

位置:首页 > 养生 > 心理养生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分析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分析,留守儿童一般年龄在十六周岁以下,留守儿童是指在农村或城镇中,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离异、疾病等原因无法常年陪伴在身边的儿童,以下分享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分析。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分析1

由于户籍,生活和住房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流向城镇,离开家乡的青年只能将孩子留在农村老家,由孩子的长辈照顾。

这样便出现了农村留守儿童这一弱势群体。

目前,生活在农村的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身心成长受到了影响,在生活、心理等方面面临困境,心理素质、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自觉性较差。

而儿童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这个阶段也正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出现这些状况会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

加之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生活保障体系不完善,社会关爱保护力度不足,学校对心理教育不够重视,家庭教育及监护功能弱化等等。

导致留守儿童所能享受到的心理和情感关怀较匮乏,这些都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中面临诸多问题。

近年来,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的加速发展趋势,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呈现出动态发展的态势。

我国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度在逐渐提高,但实际上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仍然是目前社会的重中之重。

良好的心理状况对于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孤独感、焦虑感、自卑感等有积极的作用。

儿童感到温暖和幸福,一方面,由于生活环境的原因,另一方面受情感关怀因素的影响。

所以,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进行研究就成为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分析
  

一、社会方面

关爱服务体系不完善

目前,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还存在着人力资源不足、精神关爱匮乏、心理问题突出等问题。

虽然我国出台了关于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相关政策文件,但仍旧缺乏建立关心和服务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对留守儿童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关爱工作方面缺乏切实的执行,所提供的实际援助也是不够的,而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行动是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

研究调查的是9-15岁之间的陕西省农村留守儿童。

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正处于青春期,他们长期缺少父母陪伴及社会的关爱,表现更多的是内心孤独、自卑、焦虑等心理状况。

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留守儿童的关爱服务体系,切实履行好政府的关爱义务,充分发挥村、乡镇及社会组织的作用,推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首先,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没有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现当代要求的关爱留守儿童的措施,关爱保护行动也不足。

同时,农村一些基层干部对留守儿童的关心不够,缺乏关爱意识,缺乏专业技能,缺乏针对性、多样化的关爱服务。

并且关爱服务队伍的专业性不高,缺少一批专业的心理疏导人员,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欠缺,缺乏对儿童的心理抚慰和社会保障等保障服务。

其次,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的社会力量参与程度还不够广泛。

在客观上,由于缺乏为其提供服务的机构和场所,致使影响并制约了关爱留守儿童服务向更高质量地发展。

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社会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组织服务不到位,因此,需要进一步强化这些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增加留守儿童服务类的社会组织。

同时,团委、妇联、工会等群团组织也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在组织中发挥作用。

最后,当前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的常态化运作机制缺失,尽管开展了“留守儿童之家”、“亲子联谊会”等活动。

但大多数活动都是在节假日开展,主题分散,缺乏连续性,没有形成持久的活动,后续服务工作的后劲也不足,所获得的关爱成果也会流失。

因此,对留守儿童的关爱需要建立一种常态化的管理机制。

由此可以看出,就社会而言,目前国内有关儿童权益保障的服务体系尚不完善。

事实上,如果农村留守儿童没有得到及时的心理调适,随着时间的推移,孤独感、自卑感以及情感关怀缺失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况会逐渐加重。

这对留守孩子的心理和道德发展是不利的。

因此,要健全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发挥社会各部门的联动作用,积极采取措施,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情感关怀,切实保障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改善其心理状况。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分析 第2张
  

基层责任落实不到位

当今,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工作仍存在着不足之处,尤其是一些基层干部对此问题的.关注不够。

从与当地中小学老师的谈话中得知,尽管该县、乡镇政府重视留守儿童,呼吁有关部门开展关心和帮助留守儿童的行动,并逐步落实此项工作。

然而,基层领导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仍有一定的差距。

对它的重视程度不一,执行的成效也有很大差别,其他社会团体也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没有落实基层责任。

一是留守儿童缺乏基层的关注,虽然各乡镇都推行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责任制,但有的地方落实不力,在调研中发现,有的乡镇领导从思想上没有足够重视留守儿童工作。

还有一些直属责任人对落实留守儿童工作具体职责不是很明确。

不深入实际调研,不认真分析留守儿童在生活上、学习上以及心理上出现的问题,部分乡镇、村没有做好对他们的关心。

二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薄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救助机制还不够完善,应当将其作为一种服务平台、一种工作载体。

三是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基层的动态监测,以至于不能及时更新和掌握。

四是对留守儿童关爱投入的资金不足,保障不够,各基层组织缺少人力物力财力等,导致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缺乏物资保障,责任落实不到位。

所以,要充分落实基层责任,加强对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重视,协调和督促有关部门加强对儿童的保护,通过发挥基层的作用来关心留守儿童。

二、学校方面

学校缺乏专门关注

在访谈中,研究采访了当地学校的高老师,问到您认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否能有效地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

高老师表示,实施心理教育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想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就必须加强对其进行心理教育,学校要为他们提供心理教育课程。

以便他们通过学习心理教育课程后,当出现孤独、焦虑、自卑等倾向时,懂得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此外,还需要学校开展相应的活动,鼓励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保持乐观的态度,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会做人、做事、学习

我国出台了很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文件,但有些学校对理论方面较关注,却在实践中缺少过多的关注,学校认为开展心理教育就是进行素质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

显然农村学校对心理教育认识不清。

有部分学校的领导对心理教育不够重视,认为学校的心理教育课程既不参与学科评价,也不利于学校的升学率,不如让其他主要科目来代替。

这不利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

此外,由于心理学科不是学校传统的必修课,有的学校对心理方面教育的课程不够重视,缺乏心理教育活动,教师对农村留守儿童负面的心理情绪没有及时发现和疏导。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分析 第3张
  

缺乏心理疏导老师

应在农村增设专业的心理疏导老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并按其意愿对其进行一对一的疏导,让所有农村留守儿童都能在和谐健康的环境中成长。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优秀的心理师资资源不断向城市转移,农村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都生活在农村地区,农村经济较薄弱,同时,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偏远学校教育资源有限。

大多数农村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出身不符,师资力量不足,不能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只能由教导主任、班主任、思想品德教师等非专业人员进行心理疏导,疏导能力薄弱。

并不能从专业角度准确地把握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特点,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孩子在心理方面所遇到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陕西省农村小学设置心理疏导机构和心理疏导老师并不多,教学效果不尽人意,青少年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上所表现出来的消极状态更加突出。

说明,陕西农村的心理教育教师和专业的心理疏导教师较为匮乏,导致许多农村留守儿童出现人格障碍和心理问题,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所以,必须建立一支符合我国目前农村发展的需求,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高专业能力和疏导能力的心理教育工作者队伍。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分析2

留守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如下:

第一、情绪失控,容易冲动。

留守儿童一般年龄在十六周岁以下,正处于身心快速发育时期,情绪欠稳定,比较容易造成情绪失控和冲动,他们还容易对周围人产生戒备和敌对心理,这种敌对心理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攻击行为。

第二、纪律性较差。

对于长时间没有家长约束的孩子来说,他们的组织纪律性是较差的,可能会迟到早退,甚至是无故旷课、不交作业。

第三、容易产生自卑而敏感的性格。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分析 第4张
  

很多孩子因为长时间缺乏父母的.鼓励和肯定,性格就会变得倔强和任性。同时这样的孩子也是很自卑的,他们会害怕被人看不起。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的共同解决。心理问题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解决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分析3

1.孤独感:留守儿童缺乏家庭关爱,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

2.恐惧感:由于缺乏安全感,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各种恐惧和焦虑情绪,例如害怕黑暗、陌生人等。

3.自卑感:由于与父母分离时间过长,留守儿童缺乏自信和自尊心。

4.社交障碍:由于长期处于缺乏社交环境的状态,留守儿童容易形成社交障碍,不善交际,不易融入集体。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分析 第5张
  

5.心理健康问题: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例如抑郁、焦虑、强迫症等。

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我们应该多关注他们的生活和心理健康,尽量为他们提供关爱和支持。比如,可以邀请社工、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来开展相关工作,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增强自信和自尊心。同时,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这个群体的'关注和扶持力度,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条件。

标签:儿童心理 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