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美女性范

位置:首页 > 养生 > 保健养生

年轻人对养生的观念

年轻人对养生的观念,现在生活压力的剧增给很多年轻人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冲击,但是现在养生已经是很多年轻人的一个选择方向,以下分享年轻人对养生的观念。

年轻人对养生的观念1

年仅26岁的Lisa办公桌上已经摆满了各种瓶瓶罐罐,上至保健品,下至养生茶,而这还只是摆在台面上的。打开抽屉,从黑芝麻丸到阿胶糕,从即食燕窝到胶原蛋白饮,应有尽有。

如今,养生已经渗透了Lisa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和Lisa一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她们在追求自我精神愉悦的同时,对自身的健康需求更为关注。

《麦肯锡健康消费图鉴》显示,中国人全球最养生,其中26岁至30岁左右的这群人是主力,有超过7成的90后年轻人把健康当成头等大事。

央视财经新媒体在去年5月发布《中国青年消费大数据》显示,在消费预期中,保健养生位列18-25岁年轻人消费榜单的前三甲。新华社联合京东健康等机构发布的《Z世代营养消费趋势报告》中显示平均每位城市常住居民年均花费超过1000元用于健康养生,18至35岁的年轻消费人群最多,占比高达83.7%。

很显然,这届年轻人正在成为养生消费的主力军。在养生方面,他们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意愿表现的极为强烈。哪怕作为强烈抵制“智商税”的第一群体,在养生面前,这些年轻人似乎刻意忽视“智商税”这个话题,依然不停地在为养生买单。

“管它有用没用,先吃起来啊,图个心安。”Lisa如是说。

01 、吃出来的千亿「新养生」赛道

中国人养生讲究的是“由内而外、以食代药”,养生靠食疗的观念在年轻人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巨浪之下,所有消费品都值得重做一遍,功能性食品也因年轻人的养生热潮,迎来了新的机会。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围绕轻养生理念,健康食品领域内发生融资事件超80起,红杉资本、IDG资本、高瓴资本、梅花创投等纷纷加入养生大局,衍生了轻食代餐、功能食品、中式滋补、口服美容、健康零食、健康餐饮等多个细分赛道。

轻食健康头部品牌薄荷健康2021年完成D轮融资,估值超20亿人民币后再获深创投亿元投资,集中资金用于产品研发和品牌升级。以一款助眠软糖切入市场的功能性食品品牌Buff X在上市三个月内4款SKU平均月销超过2万单,成立一年便完成了三次融资。

据Grand View Research预测,2025年全球功能性食品市场规模将达到2757.7亿美元,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和欧睿预测,2022年我国功能性食品市场规模将突破6000亿元。

不同于中老年人的“慢功夫”养生,这届年轻人对于养生的要求在于“快”,他们不仅不愿意花时间去保健养生,甚至还怕麻烦。所以他们在养生产品的挑选上,往往追求便捷、简单和高效。

为了迎合年轻人“快”养生的需求,大批的维生素软糖、熬夜水、养生茶、黑芝麻丸等养生产品在市面上出现,这也预示着养生产品正在向零食化、轻量化的方向改变。传统养生年轻化也给了新消费品牌新的灵感思路,2019年新式健康茶饮品牌“孩HASHTEAG”成立,就针对追求高品质、向往健康生活、精神自由的年轻一代推出了科学养生、新中式滋补等系列茶饮,受到不少年轻消费者的欢迎。罗森推出“一整根熬夜水”内含人参,0糖0脂,开盖8小时内,可以加温水自由续杯8次,一经上市便火爆全网。

过去,“繁琐复杂”成了我们对传统中式滋补品的刻板印象,厚重感、压力感让人油然而生。如今,传统养生正在向年轻化迈进,差异化、多元化、国潮化成为了养生品牌们的发力方向,精准抓住不同人群在不同场景下的养生“痛点”以不同的产品形式推陈出新,叠加有效成分的技术创新,来为焦虑的年轻人们提供全新的服务和产品,这其中又有几个会成为经得住时间考验的新物种呢?

02 、科技养生:只为一夜好眠

热衷养生的年轻人还有另一句鸡汤也许很多人耳熟能详:中药西药,不如好好睡觉,修佛修道,不如夜夜好觉。

卫生部的一份调查显示,2018年我国各类失眠人口约占总人口的38%,高于世界27%的比例。而艾媒咨询调查,失眠人群中占比最多的是31-40岁中年人,占比第二的是22-30岁的年轻人。

“一夜好眠”成为年轻人的奢侈品,但这届年轻人选择用科技来捍卫自己的安睡权利。

6月2日,中国证监会网站发布关于核准慕思健康睡眠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慕思股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批复。而慕思股份的核心产品,正是智能睡眠床垫。仅2021年上半年,慕思就靠卖床垫入账28亿,净利超3亿元。

尽管慕思床垫高额的售价广受诟病,但不止床垫、枕头,助眠智能硬件、褪黑素、助眠香薰、甚至冥想.....

每一条细分赛道上都诞生了数不清的创业公司,连黑石、KKR、贝恩资本等全球超级PE都在投中国年轻人的养生生意。

智能硬件领域,由于我们的工作与生活越发依赖电子产品,这也导致了“低头族”、“久坐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随之,帮助我们缓解颈椎腰椎问题的按摩小家电也应运而生。

SKG和倍轻松就是乘着这股东风快速崛起的国内按摩仪领域TOP品牌,常年位居天猫健康养生设备销量前几,其中倍轻松2021年的毛利率为56.73%,远远超出了小米、甚至苹果的毛利率。

冥想类APP是年轻人提高睡眠质量、养生赛道上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案例。根据桔子IT数据,从2021年至2022年4月,具体到冥想赛道,已经不止2家公司在2021单年拿到了超千万级人民币融资,这还仅仅是天使轮阶段。

潮汐商业评论专门试用了几款头部冥想app的.产品,这些app往往采用付费免费相结合的模式,推出几分钟到半个小时不等的各种课程,引导用户利用碎片化时间在睡前或休息时冥想。从UI排列到课程设计再到运营思路,一眼就可以看出年轻人是他们服务的主力军。

年轻人对养生的观念

03 、让“老字号们”焕发新生

如果说养生的热潮让新消费品牌们风生水起,那对于养生老字号们来说就是一次重生的机遇。一直想要拥抱年轻人的它们,如今新趋势诞生,嗅到机会的它们焕发新生:凭借常年累积的研发能力和供应链布局,在这场年轻人的养生局里,老字号们的专业度和信任感,让它们拥有了先天的优势。

赛道的火热,让各大药企相继投身,同仁堂、江中药业、云南白药、哈药集团等纷纷推出年轻化子品牌,布局“药+食”双线的养生新业态。

例如云南白药,借助国货复兴潮,积极进行品牌升级,精准卡位健康养生新赛道,为打造“轻养生”概念,推出全新年轻品牌“白小养”。更针对当下年轻人群的健康痛点,推出多维度养生新品草本植物能量零食糕点“丸味·五次方”,建立了“生活化、年轻化、专业化”的养生生态圈,为品牌赋能。无独有偶,同仁堂以跨界的方式卖起了“养生咖啡”,并在北京朝阳区开设门店,被网友戏称为“同仁堂咖啡馆”,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到店里打卡等。

老字号们借着国潮的东风,从包装设计到外观造型,从功效成分再到养生理念对产品进行层层赋能。“国潮+养生”的营销思路,加上药企的专业度背书,这让年轻人在对养生食品的选择上,自然是用脚投票。

“每一个痛点都是一个机会”,一场养生热潮,给新品牌们带来了机遇,也给老字号们带来了新的生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品牌,这句论断在热衷养生的年轻人这里再次应验。但无论是新品牌还是老字号,无论是食补还是科技养生,消费者对于保健产品的冲动终究会回归理性,品牌若想持续获得新生,在推陈出新的同时,如何打造自己的核心产品竞争力,将成为这些品牌绕不开的课题。

进入营销3.0时代,特别是Z世代年轻人的消费力崛起,新的消费习惯应运而生,他们很容易被新产品吸引,但这种兴趣很难长久停留,特别是对于养生产品来说,一旦焦虑缓解或者达成自我和解,消费的心态便不再强烈,如何能让年轻人保持对品牌的持续关注并且创造新的消费需求,是新老品牌又一大挑战。

一个月过去了,Lisa已经忘记了抽屉里的养生食品,它们包装新奇,形态各异地堆放在那里,等到它们下次被想起不知道又会是什么时候。

年轻人对养生的观念2

早前,一部名为《工作细胞》的番剧刷爆网络,2.4亿播放量的背后,既是网友“你的细胞为了你的健康正在努力工作,你有什么理由不努力生活”的感慨,更是年轻人对自我健康状态的又一次观察与审视。

2021年6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新闻公报称,中国正式获得世卫组织消除疟疾认证。古老的疫病已经不在,我国健康事业正在不断进步,人均预期寿命已与部分发达国家不相上下。但当今优渥的物质生活条件下,威胁青年健康的是一系列新问题——失眠、抑郁、颈椎病等名词频上热搜,追求“向内行走”的年轻人对心理健康的关注也前所未有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

《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青年健康发展目标指出,持续提升青年营养健康水平和体质健康水平,青年体质达标率不低于90%;有效控制青年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青年心理健康辅导和服务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引领青年积极投身健康中国建设。

百年前,以二十八画生为笔名撰写《体育之研究》一文,提出“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今天:“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没有1,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我们在每天的“新剧场”演绎着自己的生活,而身体如同精密又忠实的仪器,只有齿轮般密切和谐地联动,才能构筑一场精彩的人生。当我们站在健康的十字路口,是选择“朋克养生”还是“摸索前进”?

青年,请拿好你的健康“游戏本”,选择属于你的“支线剧情”,我们一起向生活“搜证”,一同寻找关于健康的最优解······

“青年,拿好你的健康‘游戏本’”专题报道①

年轻人谈养生时,究竟在谈什么?

疫情、隔离、地震、洪涝、爆炸、坍塌、失业、破产······用一个词来总结疫情之下的2020年,“活着”或许是许多人的最大感悟。无疑,新冠肺炎疫情加速和提高了全民大健康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不过,对于何为“健康”,年轻一代的理解,在这些年间,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根据丁香医生联合饮食领域的“企鹅吃喝指南”、运动领域的Keep和心理领域的Know Yourself对7万人进行的健康调查而发布的《2020国民健康洞察报告》,年轻一代在提及“健康”时,首先想到的不再是“不生病”,反而和“生活”越走越近,是拥有更高质量的生存状态:心理健康、吃得好、睡得香、皮肤好、身材好,就连头发都要好。

对健康评判维度的悄然变化,显然与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及近几年来消费升级大潮的影响不无关系,却也昭示着另一项事实:年轻一代越来越注重健康养生了。

年轻人的健康焦虑与“养生风潮”

在传统观念里,健康养生更多事关中老年人,而与精力旺盛、身体强健的年轻人无关。然而,近些年来,随着“90后”一代日益成为职场主力军,“养生”已然成为时下年轻人关注的热门话题。

曾嘲笑生发水广告“duang duang”音效的“90后”们,如今已成为抗击脱发的“主力军”,“生发食物”“防脱发”等关键词都是“90后”的热门搜索对象。有报道称, “90后”“00后”们“双11”抢购的第一件产品就是防脱发洗发水,“防脱发”“抗初老”成为近年来“90后”养生产品购买的两大关键词。

中年男人的标配“保温杯里泡枸杞”,现下已成为“90后”的一种自嘲。“养生梗”日渐流行,加入养生队伍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早上一杯枸杞,中午40分钟健身房,无糖饮料喝起,杂粮饼干开吃

但年轻人的养生,却也呈现出别样风景:“蹦养生迪”“边吃辣条边喝金银花茶下火”“一边熬夜,一边涂眼霜、敷面膜”“啤酒加枸杞,可乐配党参”“一边玩手机,一边滴眼药水缓解眼疲劳”······在坏习惯基础上叠加一些好的生活方式,如此这般的“朋克式”,便属当下年轻人的养生方式。

“熬最晚的夜,用最贵的护肤品,吃最贵的保健品,去最贵的健身房,请最贵的私教”,是当下不少年轻人真实的生活写照。年轻人秉承着“再不养生就晚了”的焦虑心理,维生素每天一大把,红枣枸杞一壶茶,甚至比中老年人还笃信朋友圈养生文·····一边熬夜透支身体掉头发,一边花大钱补救式养生;一边在熬夜通宵和灯红酒绿里心安理得,一边在养生的路上焦灼不堪。

然而,保温杯里泡枸杞,枸杞难挡岁月催。

年轻人对养生的观念 第2张

疾病的年轻化态势日趋显著

“养生风潮”在年轻一代中的日益蔓延,与当代社会的疾病年轻化趋势,实则一体两面。

来自医疗卫生界的统计数据表明,当今社会,重大疾病发病率呈现年轻化趋势,其中癌症的高发期由之前的50至60岁提前到30至40岁。比如,女星王洁曦因白血病去世时只有26岁,而“春晚福娃”邓鸣贺因白血病去世时才8岁。连续发布多年的《北京健康白皮书》也显示,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等“老年慢性病”,已经逐渐缠上了31到40岁的男性。

手指间歇性抽搐疼痛,颈椎总是酸胀发麻,肩膀时不时发出预警,躺床上就想吐,脖子也疼······这类身体症状与疼痛体验,对于许多职场“90后”并不陌生。据新华社报道,高强度、高压力、高度紧张、持续过劳的工作状态正成为年轻人猝死的重要诱因。疾病的年轻化,给越来越多的人敲响健康的警钟。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今年初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21》表明,健康型人力资本面临人口结构和生活方式转变带来的挑战之一,是过度的'工作压力、快速的工作节奏导致患病率上升,疾病年轻化态势日趋显著。

除了这类明显的生理疾病外,失眠也与年轻人息息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超2亿人存在睡眠问题或睡眠障碍症,其中失眠最常见,“90后”成为购买助眠类产品的主力军。中国睡眠研究会近年发布的报告指出,失眠重度患者超六成为“90后”。

不仅仅是脱发、睡眠障碍问题,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步入而立之年的“90后”还面临着皮肤状态、抑郁、焦虑、肠胃等其他健康问题。《2020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显示,97%的公众表示自己存在健康相关困扰,其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情绪问题、皮肤状态不好、身材不好。总体来看,年轻人的困扰更多与“生活质量”相关。此外,超过半数人有过猝死的担心,85%的人认为自己可能患有或曾经可能患有一种或多种心理疾病,包括抑郁症、躁郁症、焦虑症、物质成瘾及其他心理疾病。

中国青年报社、中青校媒与丁香医生发布的《2020中国大学生健康调查报告》则表明,77%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在过去一年中都曾有过睡眠困扰,其中主要的问题是睡眠不足。从上床到闭眼的这段时间里,大学生会利用手机等电子设备进行丰富的娱乐活动,最常见的是看剧、在线聊天、刷社交应用。另外,九成以上大学生近一年内有过心理困扰。

显然,年轻人的健康焦虑,不仅指向生理疾病,更直指“生活方式”本身。疾病的年轻化,以及随之而起的年轻人的健康焦虑与“养生风潮”,已然成为当今时代症候的折射。

养生背后的时代隐喻

“朋克式养生”,暴露了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也透露着年轻人的无奈:如果改变不了当前的生活方式,至少“养生”的姿态,能让自己在无奈与自我安慰中寻找到一丝内心平衡。

于年轻人而言,养生,更多出于对日常不良生活方式的矫正和心理补偿:既是防患于未然,也更是在传达一种理想生活追求——既然生活的“压力”无可撼动,那索性从自身做起。

在这个技术规制日益严密、信息指数级爆炸增长的时代,年轻人被期待着拥有一颗随时接收、随时更新的大脑:坐在椅子上,盯着电脑屏,看着手机屏,保持固定坐姿,持续输出。生龙活虎的年轻人似乎变成了一台台可以不间断工作、不会疲倦、没有感情的机器。熬夜、加班、外卖,是“社畜”生活的必备三件套。

当熬夜加班成为深夜狂欢,当“996”模式被大幅推广,年轻人不得不像个陀螺,时刻保持旋转。在崇尚“速度”的大城市,年轻人仿佛站上了一台飞速运行的跑步机,为了不倒下,只能变快、更快,以至于忽略了最切己的情绪感受、忽略了身体机能的极限,以至于忘却了“生命的定义”,更忘却了“生命的意义”。

然而,人绝非机器,而是充满情感、力有极限的;生活也绝非冰冷的数字,而需要被烟火气息所笼罩、所滋养。年轻一代的“养生风潮”,或许不止出于对英年早逝的恐惧、对生命短暂的害怕,其最隐秘的发心与夙愿,或在于找回本真的自己、做回真正的人,从生活细节处感受生而为人的乐趣,哪怕只是将一切暂停下来,手托一杯枸杞茶,听一场夏日晚间的瓢泼大雨——对自然物候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乃至于对生命价值的感受和确认,都在那“养生”的须臾片刻间,被重新唤醒与点燃。

标签:养生 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