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美女性范

位置:首页 > 情感 > 学习

三纲五常是谁提出的

学习1.95W

董仲舒。

三纲五常是谁提出的1

三纲,就是说上级是“纲”,下级不得有任何违背:臣下不得违背君主,子女不得违背父母(《弟子规》),妻子不得违背丈夫。

我们现在在职场上,也很容易遇到这样的“服从”思想。可见祸害深远。

其实,老董提出这样的绝对服从的关系,已经违背了儒家祖师爷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对等关系,即每个人做好自己的本分(君也有君的本分,各自敬业),而不是一种绝对的依赖、服从关系

作为孔子的真正衣钵传人,孟子则发挥了孔子“做好自己本分”的思想,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说白了,就是君王如果做不好自己本份,臣下就有权力矫正他。作为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也承认: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由此可见,老董并没有发挥儒学的真正大义,却是大大地扭曲了儒学的精神,违背了孔孟之道。后世对儒学的误解,很大部分始于董仲舒的这次“挂羊头、卖狗肉”

三纲五常是谁提出的
  

那么,老董真正厉害的是什么呢?

是“阴阳、鬼神之说”,如果用诸子百家的分类法,老董应该属于“阴阳家”。有什么证据吗?

首先,老董提出的“天人合一”,这个天,与道家或儒家所倡导的天是不同,也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天”。老董提出的.天,是有人格意志的“天神”——然后让皇帝,代表天神执行其意志。

这和西方的君权与神权的组合,玩的是同一个套路。这又和儒家尊重独立个体的“仁”思想,不相符合;在老董那里,人变成了“天”(君权)的附属品。

其次,一个人职场失意的时候的所作所为,恰恰反映出其真正的兴趣爱好。《史记·儒林列传》记载,董仲舒被贬职后,呆在家里,“著灾异之记”

对于董仲舒的那些“阴阳迷信理论”,连他自己的得意门生吕步舒,都看不上:“董仲舒弟子吕步舒不知其师书,以为下愚。於是下董仲舒吏,当死,诏赦之。於是董仲舒竟不敢复言灾异。”(《史记》)

《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强调的是人的能动性。而董仲舒却公然鼓吹灾难与异象的天、人相应,可见与孔子所倡导的价值观是相背离的

综合以上可以说,董仲舒虽然打着儒家的旗号,其实干的是腐坏儒学思想的事,其提出的天人合一和三纲五常,是对儒学大义(仁礼)的巨大破坏。也因此让后人对儒学有着诸多的误解。

值得一提的是,老董为了神化君权,巩固服从主义,引用了先秦阴阳家的“五行理论”以及道家理论,并作出玄化,为魏晋的“玄学”埋下了伏笔。

三纲五常是谁提出的2

三纲五常是西汉的董仲舒提出的.

其中的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指的是仁、义、礼、智、信。

它是中国宗法社会最基本的伦理道德,也是维护宗法等级秩序的重要支柱。

三纲:

“三纲”的观念,源自法家,但法家其实也是源自儒家。西汉董仲舒开始,儒家才有了三纲五常的说法。简单说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一看到这三句 ,可能大家就会联想到愚忠、愚孝,先别急,再看看下面。

“三纲”的具体内容是: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子为父望,子不正,大义灭亲。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妻为夫助,妻不贤,夫则休之。

“五常”仁、义、礼、智、信。

一,仁。仁为道之心。就是博爱,仁慈。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自己对亲人的爱推广及人就是仁。

二,义。义为道之动。义者宜也。合乎道德规范的言语行为就是义。仁如果说是道德观念的话,义就是这种道德观念的具体执行,仁和义一般并用为道德的代表,所谓“仁至义尽”。

三,礼。礼为道之用。礼是为了约束和规范道德而制定的基本的生活礼仪和准则。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你这个道德从哪里表现出来,总不能光靠嘴吧?

三纲五常是谁提出的 第2张
  

四,智。就是智慧。没有智慧的人只会自私自利,只有有智慧的人才会真正懂得仁的意义,才会去践行仁道。

五,信。就是诚信,讲信用,不虚伪。信近于义,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立国、立人之本,这条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公认的道德标准和基本美德。

三纲五常的'影响:

三纲五常政治伦理原则的形成,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成熟,有效地巩固了封建统治,为国家的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到了封建社会后期,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和衰败,三纲五常逐渐凝固和僵化,它的束缚人们思想和行动的精神枷锁的负面作用更加突出。

在封建社会解体之后,三纲五常逐渐失去了它对社会的影响力。

标签:三纲五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