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美女性范

位置:首页 > 情感 > 生活常识

康熙的几个皇后分别是谁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孝恭仁皇后乌雅氏(追封)。

康熙的几个皇后分别是谁1

康熙帝的第一位皇后是赫舍里氏,她是康熙皇帝的第一个明媒正娶的皇后——孝诚仁皇后。

赫舍里氏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也是中国在清朝时期最重要及拥有最大权力的满洲家族之一。她有着比较复杂的背景,是康熙时期四个辅政大臣之一,索尼的孙女。

不难看出,康熙皇帝迎娶赫舍里氏,其实就是一场政治联姻。

当时,康熙皇帝的权力并没有那么大,所有的权力都在四个辅政大臣手里,其中,鳌拜又是四个辅政大臣里实力最强的一个。康熙对于鳌拜很是忌惮,于是,就选择与四个辅政大臣中的索尼缔结这桩政治婚姻

康熙的这种做法是非常聪明的。

首先,索尼的家族实力也不小,其次,鳌拜的注意力,也会转移到索尼这边。从此之后,康熙再也不是孤家寡人了,毕竟,还有老丈人家的势力撑腰,康熙皇帝就可以在幕后慢慢盘算,如何削弱鳌拜的实力。

少年英明的康熙,没过多久,就展示出了其高超的统治艺术,将鳌拜集团彻底清除。

当然,康熙与赫舍里氏的政治婚姻,并不妨碍二人之间的真感情。相反,二人是青梅竹马的小情侣,可以说是情投意合。在康熙最没权势、最困难的时候,正是赫舍里氏默默的支持,把后宫打理的井井有条,才让康熙省了不少事情。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赫舍里氏因为疾病,年纪轻轻就去世了,这给康熙带来了很大的打击。

但是,好在二人之间还有一个孩子,就是:胤礽。嫡长子的身份,再加上,康熙对他母亲的喜爱,胤礽深得康熙的宠爱,并在其刚满周岁时,即被确立为皇太子。

人都有补偿心理,康熙觉得赫舍里氏去世的太早,没能与自己一起共享盛世,因此,康熙把对于赫舍里氏的爱,都给了她的儿子胤礽。

在康熙的心里,胤礽就是未来的皇帝,康熙请了全天下最好的老师,按照皇帝的标准来培养胤礽。长成后代皇帝祭祀,并数次监国。

在赫舍里氏去世三年后,康熙皇帝才渐渐地从悲痛中走了出来。

康熙的几个皇后分别是谁
  

作为一朝的天子,后宫不可一日无主,康熙在众多的嫔妃中,选中了辅政大臣遏必隆的女儿钮祜禄氏——孝昭仁皇后。

钮祜禄氏在清朝是大姓,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满族八大姓之一。

主要分布在松花江流域、牡丹江流域、长白山区。这其实,也是一场政治联姻。钮祜禄氏在刚进宫的时候,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妃子。

但是,她的身份也不简单,辅政大臣遏必隆之女,鳌拜的义女。

终于,在熬了这么多年之后,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成为了后宫的主人。然而,钮祜禄氏好像并没有做皇后的福气,仅仅做了半年的皇后就去世了。

可以说,康熙对于第二任皇后,钮祜禄氏的去世,并没有十分的悲痛:

一是、因为,当时正是讨伐三藩,战事吃紧的时候,作为一朝的皇帝,康熙根本没有时间去悲痛;

二是、因为,康熙与钮祜禄氏之间并没有多深的感情,无论是谁先去世对方都不会有那种痛彻心扉的感觉,这也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

这是封建君主专制的悲哀,人性的扭曲在深宫里表现的淋漓尽致。在康熙连续两位皇后都去世之后,迎来了自己的第三位皇后佟佳氏——孝懿仁皇后。

这位皇后与康熙皇帝还有一定的血缘关系,算是近亲。佟佳氏是康熙生母的亲侄女,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是亲表兄妹关系。

从血缘上看,他们是比较亲近的`人,但是,他们的感情并没有那么深刻,更不能与赫舍里氏相比。可以说,这位皇后的命比前两位皇后的命都苦。

孝昭仁皇后死的早,那个时候后宫无主,佟佳氏早早的就已经得到管理后宫的大权。

她长时间服侍康熙,没有得到皇后的名分,却在自己病入膏肓的时候,康熙皇帝念及亲戚的关系,也是为了尊重母亲一族,在她临死的时候,才加封她为皇后。

这位苦命的皇后,实际上,只做了一天皇后就撒手人寰了。

其实,从康熙十七年到康熙二十八年,朝中一直有大臣请奏册封佟佳氏为皇后,但是,康熙皇帝的回答是“稍作思量”,意思就是“让我再想想”。

康熙对立皇后的犹豫,并不是因为对佟佳氏不满,而是由于:前两任皇后皆不得善终,康熙很怕悲剧再次重演。

在康熙的第三位皇后佟佳氏去世之后,康熙就再也没册封过皇后了。

那么,康熙的第四位皇后,又是怎么回事呢?

康熙的第四位皇后乌雅氏——孝恭仁皇后,其实,并不是康熙亲自封的皇后,而是乌雅氏的儿子是雍正皇帝,在康熙去世之后,雍正帝加封乌雅氏为皇后的。

当然,这也无法得到康熙的同意。其实,乌雅氏也是非常厉害的,她生的儿子,一个是雍正皇帝胤禛,一个是大将军胤祯。

但是,乌雅氏却被自己这两个儿子弄得是焦头烂额,最终,还是无法调和两兄弟之间的矛盾,乌雅氏也在心灰意冷中去世了。

身为康熙的皇后,赫舍里算是最幸福的一个,虽然,她很早就去世了,但是,她却带走了康熙皇帝的心。

作为古代社会的女子,尤其是皇室中的女子,各种不由自主的争权夺利,让众多女子白白浪费了自己的大好青春年华,这对于女子来说真的算是一种无形的伤害。

康熙的几个皇后分别是谁2

康熙死后谁继位

说到清朝的皇帝们,具有极强的代表性的便是康熙。除了他的众多功绩之外,他的在位时间同样让人觉得惊讶。

从八岁登上皇座,总统治时长高达六十年,这已经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迹。从他的军事能力和治国能力来说,绝对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明帝。

总体来说他的贡献巨大,不仅是奠定了大清的统治,同时也让它的版图与根基更为牢固。无论是在位时间和功绩,还是他的后代数量,都足以让其他皇帝羡慕。

康熙是一个生育能力极强的皇帝,据说在去世时已经有二十四位成年的皇子,并且个个都不是平庸的人。

这不得不佩服他的基因,佩服他的'教导能力。对于前期来说,大皇子和二皇子可谓是争得头破血流,毕竟他们两个的确是有坐到那个位置的能力。

可惜两个人都失败了,便在皇位的争逐中被淘汰,也可以说是两败俱伤,只能够退下序幕。

康熙的几个皇后分别是谁 第2张
  

一:康熙后期,四位皇子竞争激烈

而到后期,也就是康熙晚年时期,皇位的候选人差不多是有四位皇子。

除了大家比较熟悉的四皇子和八皇子之外,三皇子和十四同样有这个能力,而当时的确也是这四个人在进行着竞争。

不过谁最后能够成为皇帝,谁是最佳的候选人,康熙肯定也是比我们旁观者更加纠结。

毕竟这是他创下的江山和辉煌,自然也是希望可以延续下去,不希望会毁在自己后代的手中。但皇子也不完美,这四位都有不同的优缺点。

众所周知,最后他选择了四皇子。其实在很多人眼中,对四皇子都是极为肯定的,并且还肯定了他的儿子。当时说这的话不是别人,而是方苞。

其实即便是再为肯定,如果康熙心中不是如此认同和肯定,那么他也不会做出最后的选择。由此可见,雍正成为统治者的合理性是可以肯定的,并不像有些人所传的。

但也有很多后人产生疑问,若最后坐上皇位的不是他,那么他会不会进行造反?其实从总体的历史来分析的话,造反的可能性并不大。

二:满清制度,不会允许造反的出现

满清和汉人的统治制度有着明显的差别,因此说满清靠着造反获得权利的可能性不大。而这个渠道,早已经被废除和杜绝了。

虽说雍正有不少得力之人,也有很多优秀的跟随者,比如说年羹尧和怡亲王等人。

但是他们三个对夺位的帮助不大,因此他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可以成功,因此他不一定会敢于去冒险。

毕竟雍正不是一般人,他可以说是当时最为优秀的皇帝人选,怎么可能看不透这些事情呢?

拿年羹尧来说,他是赫赫有名的大将军,但他并不是旗主。不仅如此,他平时都不在宫内,并且是一个汉人。

虽说他的权利和能力都很大,但那是在雍正在位期间,在这之前并不算是惊人。而怡亲王,在晚期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权利,并且身体出现问题。

就算是他想要帮助,恐怕也是心有力而气不足。再者来说,他不可能傻到拿江山作为赌注,怎么说也是会顾全大局的。

而隆科多就更不可能了,他和很多皇子关系都不错,可以说是一个八面玲珑和左右摇摆的人。如果说等到局势一变,恐怕第一个背叛雍正的就是他。

而聪明的雍正,怎么可能凭借着单枪匹马的力量去造反呢?对于满清的权贵来说,他们从来都是支持和认可皇帝的选择,不会去支持造反的事情。

而雍正是一位智者,不可能做出来像造反这样危险的事情,因此可能性是极小的。

三:康熙心中早就有了决断

康熙在晚年不可能不考虑大清江山的后续事情,同时作为一个千古一帝来说。不论是做事情还是思考方式,肯定都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众位突出优秀的皇子,虽然都是自己的儿子。但是自古无情帝王家。江山自然是比亲情更加重要,杀伐果决的康熙必然会考虑这一点。

总结:

雍正作为一明白人,不可能拿着自己的头颅去冒险的。尤其是在那个等级森严的皇权中心,清朝的皇帝当中,造反可以说几乎没有。

人心是一个最难猜测的物品,不管雍正有多大的优势。但是终究不会选择造反这一条道路。更何况,在众位皇子当中。能力突出者绝对不仅雍正一人,造反无疑是自寻死路。

康熙的几个皇后分别是谁3

康熙和雍正谁更优秀

1、得民心者得天下

一部《雍正王朝》,说尽了阴谋诡计,也道尽了人情冷暖。

按照刘欢先生的唱词来说,康熙和雍正都是一代明君,他们之所以能够坐稳大清江山,主宰九州万方,是因为他们“得民心”,心里装着黎民百姓。

黄河发大水,老康熙得了焦虑症,在金銮殿上急得来回踱步,在大雨之中连夜召群臣上朝。而四阿哥胤禛更是直入江南,为了筹款赈灾不惜与整个江南官场翻脸。

刑部宰白鸭,老康熙以皇帝之尊,亲临法场,一把撕掉了张五哥的胡子,也撕开了刑部贪赃枉法的黑盖子。

老皇帝不止一次在朝堂之上,用圣人之道教化臣子们要爱民如子,要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前车之鉴,每一句都是至理之言,让大臣和皇子们不能不服,装出一副诚惶诚恐的模样,齐呼“圣明无过于皇上”。

但臣子们私下心里怎么想,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那些官油子早就摸透了当官为臣的诀窍,对皇上的各种即兴演讲司空见惯,从心里并不以为然,觉得皇上的话都是正确的废话,调子虽然高,实际却不能指导任何具体工作。

话虽如此,样子还是要做一做的,皇帝的每一句话,都会被当成金科玉律,被起居官认真记录下来,送到上书房做研究。上书房大臣们一半的工作,就是研究皇上的讲话精神,将皇上的话插入到下发的各类公文当中,称为“上谕”,既能向上表示对皇帝陛下意见的尊重,又能向下说明上书房工作的权威性。

几乎每一个“仁君圣主”,都说过类似的话,记入帝王的实录,供后世史学家观摩。

康熙的几个皇后分别是谁 第3张
  

2、康熙皇帝的得过且过

多少大清朝的国家大事,说了就等于做了,自上而下认认真真地搞形式,说漂亮话,而最终能落到百姓脑袋上的实惠,则是少之又少。

每一次事发之后,康熙皇帝都要龙颜大怒,训斥有关当事人,再派出自己的儿子坐镇,杀一批涉案官员,查几个影响大的冤案。

但案情一进入深水区,牵扯几个排名靠前的皇亲国戚,康熙皇帝就投鼠忌器了,不再继续追究,草草处理几个黄体仁肖国兴以谢天下,让真正的元凶巨恶逍遥法外。

但凡太子胤礽能够韬光养晦,听王师傅的'话,少惹点不靠谱的事端,熬到老爷子驾崩安全继位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在考虑换继承人之前,康熙其实对太子要求不高,只要他能守成就行。

一个张五哥大张旗鼓地救出来了,风风光光地被提拔为大内侍卫,但刑部宰白鸭的案子不了了之,免一个黄体仁,又把一个肖国兴送到了黑龙江,仍然有其他官员继续肖国兴的伎俩,刑部大狱里的白鸭子们照旧被宰。

小弘历跟着康熙爷爷在畅春园里享受天伦之乐,但另一边的暗房子里,郑春华的孩子正在被太监们物理堕胎,同样都是康熙大帝的孙子,命运却一个在天堂一个在地狱。

这就是康熙盛世的冰火两重天,在华丽的外表之下,处处掩盖着肮脏的丑行。

3、皇家体面

人在每一个年龄段,所思所想是完全不一样的。

康熙年轻的时候,曾经是那样意气风发,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征葛尔丹,打罗刹老毛子,从来不知怕为何物,自信世界上没有他爱新觉罗·玄烨跨不过去的火焰山。

但人到晚年,才发现这世界上的问题,是解决不完的,解决完老问题就会有新问题出现,有时候老问题还没有解决完新问题就已经接踵而至。而上了年纪的人,精力却是有限的,无法像年轻的时候义无反顾刨根问底,对什么事情都过问得明明白白。

与此同时,一顶盛世的帽子,悄然成了康熙皇帝的新装,即使老皇帝自己知道那完全是个毛线蛋蛋,但满朝文武却需要维持一个光鲜靓丽的皇家体面,这既是为了维护他们自己的既得利益,也是为了证明大清皇帝君临九州万方的合法性。

表面上,皇帝大权在握,对什么事情都能够乾纲独断,但实际上,他的每一个利国利民的举措,都会自上而下地受到臣子们的牵制,包括江南赈灾,包括追逼国库欠款,包括亲自下令查一个宰白鸭案子。

天下,名义上是还是他爱新觉罗家的天下,但实质是与天下士大夫共治;敌人,表面看是不听话的太子和八阿哥,实质上是整个既得利益阶层。

皇帝的无奈,只有少数几个人可以看到,除了上书房的张廷玉,还有雍王府的邬思道,前者是身在局中知冷暖,后者则是隔岸观火开了编剧挂。

于是,康熙皇帝不得不从一个开疆拓土,善于学习新事物的弄潮儿,变成一个追求稳定,封建保守的老头子。

没办法,不这样做,别说什么革除弊政了,想善终都难啊!

4、吃糠咽稀的黎民百姓

在朝堂上尔虞我诈的同时,导演经常不忘把镜头对准民间,让我们了解黎民百姓的日常生活。黄泛区的难民,江夏镇的佃户,江南麦田里的老农,甚至北京郊区的平民,都是衣衫褴褛,时常被恶霸地主所压迫剥削,活得相当不容易。

康熙盛世之下,百姓在吃糠咽稀,这可真是莫大的讽刺。

对于民间疾苦,老皇帝心里其实比谁都清楚。他曾经在田间地头,摸着饱满的麦穗欣慰,但和老农民一了解,才知道丰收了恶霸地主就会加重盘剥,对于种地的百姓来说毫无裨益。

满清立国不过七八十年,百姓就苦到了如此地步,怎能不让康熙皇帝触目惊心?

如果不是玉米和土豆等高产作物在当时被大量推广种植,只怕百姓早就揭竿而起,将爱新觉罗皇帝和满清贵族赶回东北挖人参去了。

有感于此,康熙皇帝才最终下定决心,一定要找一个敢作敢当的接班人,敢于和所有人翻脸,敢于撕破皇家体面,为大清江山社稷续命。

康熙:我自己做不到,但我能找一个做到的人。

必须说明的是,无论是了解百姓疾苦的康熙,还是后来施行改革普惠百姓的雍正,其所作所为的目的仍然还是为了维护自家的统治权力,让他们心系百姓为人民服务,那是不可能的。

即使是这样的皇帝,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属凤毛麟角,更多坐在龙椅上的上位者,连平民百姓的样子都得凭空想象,能说出“何不食肉糜”这种话也就不奇怪了。

标签:康熙 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