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美女性范

位置:首页 > 情感 > 生活常识

御史大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御史是从一品官,相当于选择的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和中央纪检委书记。

御史大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1

一、“未央宫”的政治空间

1,未央宫内的封闭空间

汉朝建立以后。除了高祖刘邦居住在长乐宫之外,汉代的其他皇帝都是居住在未央宫,未央宫的地位远远超过了其他的宫殿。

当时的御史大夫的办公场所就设立的未央宫,在《汉官旧仪》中记载:“御史大夫寺在司马门内,题曰御史大夫寺。

司马门内是当时皇宫的大门,御史的办公室就设立在皇宫之内,从地理位置来看,御史大夫的地位十分了得!

再分析未央宫的建筑特征,武帝时期,国家昌盛,经济富足的情况下,建筑物自然增添不少,未央宫中多了各种宫殿楼阁,由此未央宫逐渐形成一个成熟的系统,在这个面积达到五平方公里,外周长达到八千多的宫殿内,一切活动都被皇帝直接控制。

御史大夫所处位置成为一个封闭空间,与外界的交流受到严格限制,进出未央宫的道路只有司马门和掖门,并且进出都要接受严格审查,乘坐马车者必须徒步进入,其实不过是审查车辆及随行物品搜查的一个借口,虽然目的大家都心照不宣,但没有人敢违抗这条命令,即使是皇子入内也必须依照制度行事。

即使顺从检查,未央宫也不是一个想进就能进的地方,只有持有门籍者才可进入,这样一来,未央宫就成为一个完全封闭且安全的政治空间,御史的一系列活动都是在这个空间内完成!

2,御史中丞的核心位置

未央宫之大显而易见,如此大的宫殿内御史大夫并不是随意走动,而是有限制的一部分区域,未央宫前殿是皇帝与朝臣商议的重要场所,皇帝的居所也是在前殿,所以对前殿的防御尤为重要。

从出土的历史证据可以看出,未央宫的前殿主要由廊房、长廊和殿门组成,加上围墙的限制,整个前殿由独立形成一个宫中之宫的存在。

提到前殿就不得不提御史中丞,前殿的廊房兼具办公和生活的功能,在这一区域历史考察中发现大量木简,结合记载确定这一区域是御史中丞的主要工作地点,将这样紧挨着皇帝的地方办公,御史中丞的地位远远高于御史大夫。

从政治空间来分析,与皇帝的物理空间侧面反映了御史大夫与御史中丞的政治地位,御史中丞与皇帝的距离要比御史大夫近很多,这表明御史中丞的地位远高于御史大夫。

虽然从官阶上来看,御史中丞的官阶要小于御史大夫,但很多活动或政策是皇帝直接对御史中丞进行领导,御史中丞也可不用听命于御史大夫,这种距离上的优势成为皇帝掣肘御史大夫的一种手段,这也达到预期效果。

御史大夫的权利被大力削弱,与此同时,御史中丞的地位也受到御史大夫的限制,皇帝在对权力的管理上打了一手的好牌!

御史大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二、御史大夫的历史沿革

1、秦朝设立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在政治空间的地位变化是伴随着官职职能不断变化的,御史大夫最先设立于秦朝,关于先秦时期御史的主要职能记载模糊。

但从称谓上也看出,当时的御史都是与统治者关系亲近的官吏,主要负责掌管文书记载等事务,因此与统治者的专制发展进程是相辅相成的。

秦朝统一全国之后,对朝廷官职进行更加规范的管制,御史大夫一职正式成立,“即为尊官,与丞相并,复改称御史大夫”,御史大夫的地位可与丞相比肩。

后来的御史大夫职能更加广泛,掌管监察、律令、文书、司法监督等多项职能,甚至在国家政策的商定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当时的御史大夫是类似丞相助理的存在。

2、承袭秦制的汉初时期

汉承秦制,所以汉初御史大夫的职位职能多是延续秦朝旧制,担任御史大夫职位的官员与皇室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类似家族企业的经营模式较于秦朝更加明显。

汉朝时期,君王位于未央宫前殿,御史大夫亦位于未央宫内,丞相府却在宫外,这样一来,皇帝的诏令传达顺序就是先到御史大夫再由御史大夫下发给丞相即使是皇帝直接下诏给丞相,也是御史大夫与丞相一同接旨。

从信息的传递来看,御史大夫是除了皇帝之外的首个知情者,御史大夫职位的重要性一目了然。

历史上,平阳侯凭借自己御史大夫的身份,将诸吕秘密谋划的事情告知丞相与太尉,内部消息瞬间进入朝臣的耳朵,剿除诸吕的事件得以成功,虽不能反映御史大夫的政治常态,但足以看出御史大夫的权力之大。

皇帝诏令经过御史大夫传到丞相,丞相对皇帝的进言也要通过御史大夫呈到皇帝的案桌,因此作为一个桥梁的角色,御史掌握了君臣两方面的主要信息,如此机关单位,皇帝怎能轻信旁人。

因此历代的御史大夫多是与皇室有着过密的`私交或者血缘关系,御史大夫的优先知情权对皇帝的决策发挥重要作用,这是对丞相权力变相的挑衅,却有力地制衡了丞相的权力,达到皇帝的目的!

御史大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第2张
  

三、皇帝、丞相与御史大夫之间的微妙关系

对比御史大夫与丞相的职权不难看出,汉朝的政治重心是在皇帝身边的近臣而不是丞相,国家政策由皇帝与近臣一同谋划,商议结果拟成政策交由丞相去执行,这便是内朝的前身,在武帝时期,汉朝的内朝正式形成。

皇帝对丞相等官僚一直持怀疑态度,即使是随刘邦打天下的萧何,在萧何担任丞相期间也受到皇帝的多次猜疑,汉朝几代君王与丞相之间的关系都十分微妙,虽然在不断地削弱丞相的地位,却又一直让这一个并无实权的职位存在。

吕后之时,陈平为相,整日饮酒作乐不作为,文帝时由军功集团拥立而成,丞相周勃更是手无寸铁,皇帝为了建立自己的权威,企图反抗军团的压制。

拿丞相为切入点,最后丞相被迫辞去相位,景帝时,新势力出现,并得到皇帝背后支持,这是明显与丞相作对,敢公然挑衅丞相的权威,这背后肯定少不了御史大夫的出谋划策。

在内斗中,御史大夫可以说是大获全胜,汉初的丞相多是无所作为,但随着边境动荡,协调与周边各国的关系以及平衡于各个诸侯王的权势迫在眉睫,这样的社会局势下,继续无为而治显然已经不能应对了。

丞相在汉朝的地位如日落西山,是肉眼可见地被削弱,各个皇帝任职期间都有丞相不得善终,这种现象的幕后黑手一目了然,因为随着丞相地位的没落,御史大夫的地位平地而起,吴楚七国俱反,面对此情形,景帝竟选择与御史大夫商议军情。

武帝在应对匈奴问题时终于扭转被压制的局面,在主动进攻之际,皇帝竟将此次军事行动交由御史大夫韩安国来处理,而韩安国就是对进攻策略持反对态度的主要代表。

从种种事迹也可以看出,汉初皇帝对御史大夫持一种过度依赖的态度,而对丞相则是过度猜疑的眼光,这种偏见让匈奴人都不禁对汉朝统治者加以嘲讽。

御史大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2

以汉朝为例子,西汉时期,最大监察机关叫御使府。御使府也就是御史大夫办公室的地区。因此,御史大夫便是那时的'最大检察官,等同于当今的最高检察官。

古代中国御使规章制度,萌芽期于秦代,在春秋时期已日趋完善,到唐朝则早已非常完善、完善和定形。自此,宋、元、明、清各朝又融入自身的时代历史时间标准完成了增改,一直持续了几千年,也是今日在我国监察制度的历史背景。

春秋时期,御史大夫之职宣布开设。“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宰相”,御史大夫与宰相、县尉合称“三公”。

御史大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第3张
  

御史大夫的岗位职责是啥?

到明清两代时,最大监察机关叫都察院,首长叫都御史,次官叫副都御史。都御史承担纠察、罢免曹娥,辩明诬陷,提督各道,是帝王的特情人员风纪的单位。

御使是否听起来很厉害?可是操作过程不绝这般,御使能最高的充分发挥,让朝中光风霁月气朗,前提条件得是皇上是个好皇上,假如皇上软弱无能,朝中被佞臣掌握,御使罢免了也不起作用,更不要说有的御史还害怕罢免,为了更好地性命重要啊。

标签:御史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