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美女性范

位置:首页 > 情感 > 阅读

唐玄宗的治国策略取得了怎样的局面

阅读1.41W

唐玄宗的治国策略取得了怎样的局面,唐玄宗上位以后,大力打击豪门士族和佛教势力,解放劳动力,抑制土地兼并,减轻赋税,开放市场,发展农业和商业,下面分享唐玄宗的治国策略取得了怎样的局面。

唐玄宗的治国策略取得了怎样的局面1

唐玄宗治国的四个举措

若把朝廷比喻成公司,那么帝王就是老板,而朝臣就是员工,管理朝政,就和管理一个家大业大的公司一般。

我们常常可以发现,越是大型的公司,就越是多规矩。从人情管理,到规则管理,是一个公司是否能做大做强的关键,朝政同样如此。

而唐玄宗一上任,就必须面临朝臣管理的问题,他的做法非常聪明,完美地规避了前人的漏缺。

杜绝走后门的关系户

在武媚娘时期,二张大肆买卖官员,只要有钱阿猪阿狗都可以当官,虽然有武则天的一套选人制度,但这种风气大大打击了群众和朝臣。

玄宗一向重视兄弟情谊,甚至做了一张大被子,和几个兄弟大被同眠。

在玄宗上任之后,其二哥李成义向玄宗讨要一个席位:李成义王府里的录事已经干了很长时间了,忠心耿耿,成义想把他从九品录事提拔为八品的参军。

这个事情根本不值一提,一个八品的参军不是什么要职,玄宗随即答应下来,但是很快就遭到了姚崇的批评。

姚崇要求玄宗把官员的升迁、任命,全交由吏部来审核,皇帝不能随便插手。玄宗一听姚崇的劝告,瞬间觉得惭愧,这毕竟也是他在邀请姚崇当宰相的时候就答应的事情。

随即只好回绝了二哥。连亲生的二哥都没讨下这个面子,从这以后,皇亲国戚、亲朋故旧也就都死了心,谁也不敢再到玄宗这儿走后门了。

唐玄宗的治国策略取得了怎样的局面
  

整顿外戚狐假虎威

有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简直就是外戚的代名词。外戚是皇权的伴生物,仗着宫里头的'裙带关系在外为非作歹,历朝历代都不少见。

特别是玄宗之前,政坛女强人层出不穷,外戚也就更加嚣张,例如武家。

在开元四年,王皇后的妹夫长孙昕因小事与御史大夫李杰起了争执,作为皇亲国戚的长孙昕气不过,在下班时阴了李杰一把,把李杰打得那个叫鼻青脸肿,朝服也被撕得破烂。

第二天一大早李杰就带着累累伤痕、穿着破烂的朝服找玄宗告状:

昨天,陛下的连襟把我给打了。李杰故意把这事情给放大了,一件同事打架事情上升到了国家大事:“人之发肤,受之父母,我吃点皮肉之苦,这是侮辱我个人,侮辱我们家,这我还能忍。但是,长孙昕他们把我的官服都扯坏了,这就不是侮辱我个人,而是侮辱国家了,陛下看着办吧。”

玄宗早就等着对这群为非作歹的外戚开刀了,听完李杰的控诉玄宗勃然大怒,当即命令在朝堂之上杖杀长孙昕等人。

这是明显的杀鸡儆猴,如果要杀了长孙昕这些外戚根本不需要用杖杀这样残忍的手段(杖杀即活活打死)。

玄宗还做了一个动作--亲自给李杰赔礼道歉,说到:

“我的亲戚,我没管束好,让你受委屈了,就算在朝堂之上把他们打死,其实也不足以安慰你。请你以后继续保持这种嫉恶如仇的优良作风,和黑恶势力斗争到底。”

一看玄宗态度这么严厉,亲戚们一时间噤若寒蝉,再也不敢为非作歹了。

逆转观念,机会平等

仅仅是修复选官走后门的关系户、抑制外戚的狐假虎威,是做到防微杜渐的作用,这需要时间的积累才能见效。但玄宗治国需要人才的事情,刻不容缓。

即便是放到现在,我们也有一个观念:情愿在公司总部当一个部门经理,也比到地方当一个地方负责人吃香。玄宗同样要面对这个观念的问题,而且更加严重。

高宗、武则天、中宗、睿宗这几个时期的内斗严重,凡是被派到地方任职的,要么是政治派系斗争的失败者,要么就是无能鼠辈。

唐玄宗的治国策略取得了怎样的局面2

玄宗在登基前,曾经在潞州待过,他知道地方官对于一方百姓来说,不仅意味着民之父母,也代表着中央的形象。

怎么才能改变地方官素质低下的状况呢?

开元二年(714),玄宗颁下制书:“选京官有才识者除都督、刺史,都督、刺史有政返者除京官,使出入常均,永为恒式。”

也就是说,在京官内选择博学通识、实际工作能力强的人,任职地方,授予都督、刺史之职;同样,在地方官中选择眼界开阔、政绩突出的,升任京官。建立地方官和京官互相调动的固定制度。

这道诏令下达之后,大大刺激了地方官员的积极性,过去的'失败者不再因为自身派系为限制,有了相对公平的升迁制度;而中央的官员也不再远离基层群众,有能者才能得以更好发挥。

唐玄宗的治国策略取得了怎样的局面 第2张
  

以身作则,开元盛世的前提

开元盛世是玄宗一生的标志性成就,但那并不仅仅是当时政策实施的原因,作为封建君主统治年代,政策就是皇帝意志的体现。

玄宗是怎么样做的?效仿李世民,广纳谏言,而且这一做,就做到让人极致信服。

玄宗的母亲窦氏消失得不明不白,儿子当了皇帝,不论于公于私都要对逝去的母亲表示孝心,为此玄宗打算在埋葬母亲的洛阳靖陵前立一块碑。

这本是一件无伤大雅的小事,但是当时的汝州刺史韦凑上表进谏说:“自古园陵无建碑之礼,又时正旱俭,不可兴功。”树碑既不符合礼法,又给财政增加负担。玄宗一听马上就停建了。

实际上个人更倾向于此次事情,是玄宗故意营造的,试想皇帝给自己的母亲立碑,这是皇帝的家事,哪个臣子愿意冒死进谏?而且理由是那么的不充分,毕竟建一座碑而不是建一座行宫。

而玄宗制造此次事件的目的,是表达一个态度:连这样的意见我都能接受,那还有什么意见是我不能接受的呢?

小结:

很明显,唐玄宗这些措施直接针对的是中宗、睿宗时期的一些弊政。通过破除政治陋习,建立良好的政治制度,一些不利于发展的政治问题基本解决了,政治也逐渐走上正轨。

唐玄宗的治国策略取得了怎样的局面3

唐玄宗是谁

唐玄宗李隆基生于公元685年,卒于公元762年,在位四十四年,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其生父是唐睿宗李旦。

一、李隆基和祖母武则天的恩恩怨怨

武则天本是李世民的才人,后来被李世民的儿子李治看上,深受其宠爱,甚至登上后位,并为李治生下了四个儿子,李隆基的父亲就是武则天的第四个儿子。

可悲的.是李隆基出生后,没有来得及得到父爱和母爱,就被其祖母武则天逼迫过继给了伯父李弘,后来,武则天又将李隆基的生母秘密杀害。因此,在李隆基幼小的心里就埋下了对祖母武则天的深仇大恨。

再说其父李旦一生也颇为坎坷,他曾两度登基,两度禅位。

第一次禅位就是被其母亲武则天逼迫下台,而李隆基身为李旦的儿子,更是无法容忍祖母的这种做法,本该自己就是未来的皇帝接班人,而祖母武则天这一系列的做法无异于就是把自己推出权利的中心,熟可忍孰不可忍!

唐玄宗的治国策略取得了怎样的局面 第3张
  

二、帮父夺回皇权

李隆基的父李旦逼迫让位给其母亲武则天后,武则天又把皇位让给了李旦之兄李显,李显昏庸无能,朝政被韦后所把持。

李显死后,韦后想要效仿武则天,做着女皇帝的美梦。没想到被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看穿。于是,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合起来,发动政变,诛杀韦后,帮李旦夺回皇位,使朝政大权重新回到李家人手中。

李旦登基后,将李隆基册封为太子。李隆基英明果断、学识渊博、通晓音律,深受李旦及大臣的赞赏。两年后,李隆基登基称帝。之后,李隆基与太平公主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李隆基终于忍无可忍,赐死了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

李隆基执政前期,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开创了开元盛世之象。

三、李隆基事业由盛转衰,寿终正寝

李隆基在其执政后期,迷恋杨贵妃,宠信奸佞,施行了一系列错误的政策,使朝政越来越昏暗,至此唐朝开始由盛转衰,最终爆发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

唐玄宗仓皇出逃,太子在灵武称帝。公元757年,安史之乱平息后,李隆基回到长安,成为了太上皇。公元762年,李隆基去世,享年7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