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美女性范

位置:首页 > 情感 > 阅读

二十四节气顺序

阅读7.95K

二十四节气顺序,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人计算时令变化的,一种十分独特的历法,是按照春夏秋冬,寒暑易季的气候,把每年进行等分,每个节气15天左右,下面介绍二十四节气顺序。

二十四节气顺序1

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排序的?

二十四节气的排序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扩展资料:一年四季由“所谓“立”即开始的意思,分别代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开始和到来。为了更准确地表述时序特点,古人根据天气和物候将节气分为“分”。

二十四节气顺序
  

一年四季当中二十四节气的排列有顺序吗?每隔多少天为一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总结出来,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规律,古人们依此来进行农事活动。作为民俗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

二十四节气顺序2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简介: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人计算时令变化的,一种十分独特的历法。二十四节气是按照春夏秋冬,寒暑易季的气候,把每年进行等分,每个节气15天左右。告诉人们以岁时顺序,教民耕作,不误农时。

二十四节气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的顺序和含义如下:

1、立春:是春季开始的节气,表示严冬已经过去,气温开始回升。

2、雨水: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先后冰消雪化,气温回升,湿度增大,雨水渐多。

3、惊蛰:蛰,藏的意思。动物入土冬眠叫入蛰,至第二年春雨后爬出,古时以为是被雷声震动,故叫惊蛰。这时天气转暖,我国大部分地进入春耕季节。华中农说:“过了惊节,春耕不停歇”

4、春:春分恰是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昼夜各半的一天。这一天全国各地的昼夜几乎都是一样长。天文学上划定春分为北半球春季开始,我国大部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5、清明:清明时节天气渐暖,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均匀气温上升到10度以上,长江流域气温更高。北方草木发芽返青,南方大地已披上绿装。我国农谚说:“种树造林,莫过清明”、“清明前后,种瓜种豆”。这个气开始的一天是清明节,有踏青扫墓的习俗。

6、谷雨:谷雨时气温、地温都已稳定升高,雨水增多,有利于五谷生长,故有“雨生百谷"说。

7、立夏:表示春去夏来,行将进入火势的夏天。此时万物生长愈加旺盛,欣欣向荣。田间治理日益繁忙。农谚曰日:“立夏三朝遍地锄”。

8、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9、芒种:指有芒的麦类和蚕豌豆等夏收作物,在这个节气里即将成熟,也到了采收留种时。我国南方也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10、夏至:这一天北半球白昼最长,夜最短,又叫日北至日,即太阳运行到最北的一天。天文学上划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

二十四节气顺序 第2张
  

11、小暑:这时正值“三伏的初伏”,气候炎热、蒸闷。在农业生产上,多忙于夏秋作物的田间治理。

12、大暑:时正值“中伏",国大部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炎时期。

13、立秋:我国惯作秋季开始,预示着天气转凉,植物结子,秋收季节即将来临。但立秋后暑气并未散尽,还有气温较热的秋老虎”在后头。

14、处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处,止也。暑气这时而止矣。"此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15、白露:气转凉,昼温差大,地汽上容草木结成色露珠,故得名白露。

16、秋分:秋分与春分这一天一样,太阳又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等长。秋分这天处于整个秋天的.中间,可以说是名副实的秋天。

17、寒露:气温续下降,天气明显转凉,早晨和夜间地冷露凝。我国的大部地开始进行秋收秋种。

18、霜降:《月令七十二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表示泛博中原地区开始有霜。

19、立冬:为冬季开始的节气,这时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将结冰。

20、小雪:《月令七十二集解》:“十月中,雨下而为冷气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这时黄流域般开始下雪。

21、大雪:《月令七十二集解》:“大者盛也,这时而雪盛矣。"此时的气较前更冷,降雪的次数量也将增多22、冬至:与夏相反,北半球冬时白昼最短,日照物影最长,黑夜最长。冬昼就天地长了。北方民间有“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的说法。

23、小寒:是一年中温度已到严冬节气,这时正值"三九"前后,我国大部地区天寒地冻,进入严冬时期。

24、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时期,相对于小寒来说,标志着严寒的持续和加剧。《三礼义宗》日:“冷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二十四节气顺序3

二十四节气的重要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一年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都很重要,每个节气都有明显的节气特征。但有一个节气尤为重要,那就是立春节气。

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是农历的新年开始,立春一到,大地回春,春暖花开,艳阳高照。立春以后,人们开始新的生产生活,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的未来。

二十四节气的重要节日

简单啊。清明节就是。二十四节气歌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唯一的一个节气和节日相同的,就是清明节。

二十四节气重要的节气

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定气法”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在公历中它们的日期是相对

固定的,上半年的节气在6日,中气在21日,下半年的节气在8日,中气在23日,二者前后不差1~2

日。地球每365天6时9分10秒〔精确〕,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每天24小时还要自转一次。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个周期作为一个轮回,基本概括了一年中不同时

节太阳在黄道上位置的不同、寒来暑往的准确时间以及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

二十四节气的重要性二十四节气与茶。

二十四节气顺序 第3张
  

24节气习俗如下:

1、立春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这一天后,草木复苏,万物始生,春天到来。在三千年前的周朝,就有迎“春”仪式,天子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祭拜居住在东方的芒神,祈求丰收。

2、雨水 雨水后,降雨增多。

桃花梨花含苞,草地树梢多了一丝绿意,忙碌的春耕也开始了。

出嫁的女儿要带着自己的丈夫,提着两把藤椅和“罐罐肉”,回娘家看父母,有孩子的,还要为自己的儿女拉保保(父母给孩子认干爹干妈的意思)。

3、惊蛰 正如其名中的“惊”,轰轰轰,冬眠的小动物全被春雷震醒,除了要为庄稼防虫,这一天,还要“打小人”驱走霉运。

因为“梨”与“离”同音,惊蛰这天,吃梨成了保留节目。

4、春分 春分一天,昼夜平分,寓意公平,古人会在这一天校对度量衡器具。此外,每年这一天,无论男女老少,都“童心未泯”地玩着同样一个游戏:让圆滚滚的鸡蛋立起来。

这个看似简单又高难度的游戏延续了数千年。

5、清明 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这日的很多习俗与郊游踏青有关:荡秋千、放风筝、蹴鞠、插柳。

清明这个节气很纠结,既有思念故人的悲伤,又有踏青赏景的惬意。

6、谷雨 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巴蜀等地开始下起夜雨。

除了农作,古人们在谷雨做的事情还很多:青年妇女要“走谷雨”,即野外散步;南方要采谷雨茶,传说可以清火、明目,还能辟邪;北方要吃香椿,提高免疫力。

7、立夏 立夏之后,万物从初生进入了繁茂。其实,按气象学意义,立夏并不是就到了夏天。

不少人爱吃的茶叶蛋是因“立夏”而来,它可是这天最经典的食物,听说立夏日吃了鸡蛋可以祈祷夏日平安。

8、小满 “满”,此时,一些夏熟作物的籽粒已经开始饱满。不过,又有个“小”字,所以它们还要等段时间才能成熟。

小满正是插水稻的季节,而农民们最重要的,就是保证稻田里的水的充足。

9、芒 种 芒种很忙,既有大麦、小麦等要抢着收割,又有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要忙着播种。

此时正值梅子成熟,而梅子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从夏朝开始,芒种时节便有了煮梅的习俗,酸梅汤也成了夏季最好的消暑食品。

10、夏至 这一天,北半球的白天达最长,之后就慢慢缩短。虽然如此,夏至却还不是最热的时候,不过,由于空气对流旺盛,尤其是午后或者傍晚,易下起雷阵雨。 11、小暑 小暑的标志是出梅、入伏。过后,就是三伏天。不过,小暑也是个硕果累累的日子。

12、大暑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极端天气如旱、涝、风灾也十分频繁,因此,农民们要看准时机,抢收抢种,抗旱排涝。

标签:二十四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