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美女性范

位置:首页 > 情感 > 阅读

“增兵减灶”出自我国古代哪场战役

阅读3.46W

马陵之战。

“增兵减灶”出自我国古代哪场战役1

孙膑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马陵之战其用避实就虚的战法打败了庞涓,并且迫使其自杀而死。马陵之战中,孙膑用的增兵减灶计策十分高明。

他要士兵挖十万个灶,不一定非是几个人一个灶。他十万个灶是迷惑敌人的,主要是让魏国的庞涓认为齐国兵士多,后来减灶,是让庞涓认为齐国兵士畏战,所以逃跑的人比较多。

这在战国时期并不少见,对逃跑的兵士严刑峻法,是秦国商鞅变法开始的。战国时因为其它六国的兵士没有秦国兵士悍不畏死,所以都打不过秦国。

曹刿论战中也可以看出:“齐师败绩”,也是慌不择路的逃跑,并不见得逃跑的齐国的士兵回去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马陵之战的战争还原,庞涓带骑兵遇到一片低矮囚禁,为了追求骑兵的速度性,庞涓让骑兵快速穿过,不想越行越窄,这时候齐军弓弩手万箭其发,这种场景下别说魏骑兵,就是现代军队也扛不住。

何况当时还处于青铜兵器时代,青铜甲胄防不住弓箭的穿透力,最后简单说两句减灶法和为什么庞涓冒险入林。

第一个按灶算兵是当年的惯例,今天大量宣传之下妇孺皆知,但正如木马计只能用一次,第一次是神来之笔,第二次用就是必输无疑。

“增兵减灶”出自我国古代哪场战役
  

第二,庞涓冒险进兵,必然是因为魏国城池正被齐国重兵连夜攻打,这是庞涓遇到对手,不然星夜进兵,精锐骑兵在黎明时分突然进攻,必然会是魏国大胜而齐国大败的经典长途驰援战役。

魏文侯时期,早该以河内换宜阳(豫西山地)。河内地肥,韩国肯定能答应。有了宜阳,宜阳与河东河西连成一片,可全力与秦国对峙。魏国之战略错误始于魏文侯,魏国最初的“河内”领土还不是很大,而主体位于河东河西。

如果开始就战略性放弃河内,更是不要进攻中山,而主要经营河东河西,灭秦是完全有可能的。到了魏惠王时期,河内-大梁这一片土地经过数代人的经营,已经十分之大,再放弃就可惜了,因此此时迁都反而已经不算很严重的战略错误。

战争一直以来追求的叫一个最大攻击投送,简单的说,就是在短时间内向地方输出最大的攻击力。而箭手高攻低防,移动能力弱,培训又困难,成本及高,历来不是战争的主力。但这种当时的特种兵绝对是最好的伏击战兵种。

其次我们再来说马陵的地形,古人描述是一片低矮丘陵,外宽而内紧,不是熟悉当地地形的人并不会加以警觉。马陵之地据有爱好者实地考察,解放前还保存良好,解放后当地政府平整土地给平整掉了,写也从侧面反应出马陵的地势不高。

自古以来,有很多学者对马陵之战的过程进行过怀疑,主要就在“减灶之说”,比如《容斋随笔》作者洪迈。

后来鉴于古人的这些怀疑,《白话史记》版本才翻译为“十万人吃饭的灶”,而非“十万个灶”,这实际上是今人在为司马迁补锅,司马迁的.原文,没有根据可以这样解释。

“增兵减灶”出自我国古代哪场战役 第2张
  

说白了,解释为”十万人吃饭的灶”有些牵强附会。

司马迁的版本,也是从古籍中抄来的,《史记》中的谬误其实非常多,《史记》记载的历史有70%是真的就不错了,比如商鞅之死的过程,武王伐纣的过程,五国伐齐的过程,还有苏秦张仪在史记中同属于一个时代等。

后人对史记中的谬误有很多研究,也有很多纠正,有时间大家可以看看杨宽的《战国史》,还有《史记》三家注,都考究的很好。

“增兵减灶”出自我国古代哪场战役2

公元前341年,魏惠王又派庞涓联合赵国引兵伐韩,包围韩都新郑(今属河南省)。韩昭侯求救于齐。齐以田忌、田婴、田盼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经曲阜、亢父,由定陶进入魏境,矛头直指外黄。

庞涓闻讯,忙弃韩而回。魏惠王深恨齐国一再干预魏国的大事,乃起倾国之兵迎击齐军,仍以庞涓为将,太子申为上将军,随军参与指挥,誓与齐军决一死战。

孙膑见魏军来势凶猛,且敌我力量众寡悬殊,只可智取,不可力敌,便决定采用欲擒故纵之计,诱庞涓上钩。他命令军队由外黄向马陵方向撤退。

马陵位于鄄邑北60华里处,沟深林密,道路曲折,适于设伏。孙膑命令兵士第一天挖10万个做饭的灶坑,第二天减为5万个,第三天再减为3万个。

庞涓一见大喜,认为齐军撤退了3天,兵士就已逃亡过半,便亲率精锐之师兼程追赶。天黑时赶到马陵,命兵士点火把照路。火光下,只见一棵大树被剥去一块树皮,上书“庞涓死于此树之下”8个大字。

庞涓顿悟中计,刚要下令撤退,齐军伏兵已是万箭齐发。魏军进退两难,阵容大乱,自相践踏,死伤无数。庞涓自知厄运难逃,大叫一声:“一着不慎,遂使竖子成名!”拔剑自刎。

齐军乘胜追击,正遇太子申率后军赶到,一阵冲杀,魏军兵败如山倒。齐军生擒太子申,大获全胜。史称此战为“马陵之战”,称孙膑的战法为“减灶之计”。此战后,魏国由盛转衰,孙膑却因善于用兵而名扬天下。

“增兵减灶”出自我国古代哪场战役 第3张
  

扩展资料:

“增兵减灶”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只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增兵减灶”出自我国古代哪场战役 第4张
  

翻译:

又过了十三年,魏国和赵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齐国派田忌率兵前往,直奔大梁城。魏将庞涓听到消息,放下韩国赶回,但齐军已经越过齐境而西进。

孙膑对田忌说:“他们魏军素来_悍勇武而看不起齐国,齐国有怯懦的名声,善于作战的人只能因势利导。兵法上说,行军百里与敌争利会损失上将军,行军五十里而与敌争利只有一半人能赶到。

应使齐军进入魏国境内后先设十万个灶,过一天设五万个灶,再过一天设三万个灶。”庞涓行军三天,见到齐军所留灶迹,非常高兴,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怯懦,入我境内三天,士兵已经逃跑了一大半。”所以丢下步兵,只率轻兵锐卒,用加倍的速度追赶齐军。

孙膑估计魏军的.行军速度,天黑应当赶到马陵。马陵道路狭窄,旁多险阻,可以埋伏兵马,于是把一棵大树削去树皮,露出白木,在上面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然后命齐军善射者持上万张弩,埋伏在道路两旁,约定好“天黑见到点着的火就一起放箭”。庞涓果然于夜晚来到削去树皮的大树下,看见树上写着字,便钻木取火来照明。

字还没有读完,齐军万弩齐发,魏军大乱失去队形。庞涓自知无计可施,军队已彻底失败,只好自刎,临死说:“总算叫这小子成了名!”齐国乃乘胜全歼魏军,俘虏了魏太子申回国。孙膑因此而名扬天下,世人皆传习他的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