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美女性范

位置:首页 > 情感 > 学习

北京故宫的历史背景

学习1.19W

北京故宫的历史背景,北京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历史上则是明清两朝的皇宫,北京故宫的建造有三个不可不知的历史背景,以下分享北京故宫的历史背景。

北京故宫的历史背景1

北京故宫的历史背景:

1、故宫又称紫禁城。中国古代讲究“天人合一”的规划理念,用天上的星辰与都城规划相对应,以突出政权的合法性和皇权的至高性。

2、天帝居住在紫微宫,而人间皇帝自诩为受命于天的“天子”,其居所应象征紫微宫以与天帝对应,《后汉书》载“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宫,象而为之”。

3、紫微、紫垣、紫宫等便成了帝王宫殿的代称。由于封建皇宫在古代属于禁地,常人不能进入,故称为“紫禁”。明朝初期同外禁垣一起统称“皇城”,大约明朝中晚期,与外禁垣区分开来,即宫城叫“紫禁城”,外禁垣为“皇城”。

4、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同时达到左右均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效果。

北京故宫的历史背景
  

建筑形制

1、北京故宫由明朝皇帝朱棣始建,设计者为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占地72万平方米(长961米,宽753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用100万民工,共建了14年,有房屋9999间半,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7间(注:“此“间”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而是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

2、故宫前部宫殿,当时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四角上各有十只吉祥瑞兽。

故宫的历史背景简写

故宫是清明两代的皇宫,也被称为紫禁城。在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处,是我国古代宫廷建筑的.精华。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达到了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也达到了15万平方米。

北京的历史背景故宫同时也是5A级的旅游景区,在1961年被列入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在19887年则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是无与伦比的建筑杰作,也是现在世界上存在的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之一。

北京故宫历史简介北京故宫历史简介是什么

1、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2、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成为明清两朝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宫。民国十四年国庆节(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开幕。

北京故宫的历史背景2

第一,故宫是按照《周礼·考工记》帝都营建原则建造

故宫虽然自辛亥革命之后,于1925年成为故宫博物院至今,但它的建造初衷,是作为明朝的皇宫,历史上,确实也先后成为明清两朝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宫,因此,它建造的第一大历史背景,就是严格按照《周礼·考工记》里的帝都营建原则,作为明朝的皇宫规划建设的。

严格按照《周礼》营建的故宫建筑图

北京故宫的历史背景 第2张
  

按史料记载,从形式上,北京故宫是以明太祖朱元璋的南京故宫为蓝本,迁都北京而成,但在规划设计的内核上,故宫的建设是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

具体例子上说,按周礼,帝王的规格是按照“天子五门三朝”,即天子所在的宫殿应该有不低于五道开启重大空间意义的大门和三个庄严的行政区域,这些在故宫建筑中都得到了严格的遵守。

按周礼建筑形制营造的太和殿

北京故宫的历史背景 第3张
  

第二,故宫由明成祖朱棣决策规划建设,建成于1420年

故宫建设的直接发起者和规划者,是明成祖朱棣。虽然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将国都确立在南京,但到了明朝的第三任皇帝明成祖时期,由于朱棣登基前为“燕王”,封地在北京,因此,朱棣登基后,就决定迁都北京,故宫就是迁都北京后,作为明王朝的皇宫而建设的。

故宫建筑细节凸显历史沧桑

北京故宫的历史背景 第4张
  

故宫的.建设,始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经过长达十四年的浩大工程,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投入使用。故宫的建设,整体的工程规划者已不可考,但按史料记载,明成祖朱棣在故宫的选址、整体规划理念上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故宫十四年的工期中,规划设计的时间长达十年,真正用于土木工程建设的,仅四年,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高峰。

按史料绘制的故宫中轴线图

北京故宫的历史背景 第5张
  

第三,故宫作为明清两代皇宫,主要建筑历经多次重建,但格局未变

故宫虽然是一次性建成的,而且故宫的中轴线布局,以及外朝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三大殿”布局,内朝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的“后三宫”布局,还有从午门至神武门的整体格局,都是贯穿了明清两朝,没有改变。

历经多次重建的太和殿

北京故宫的历史背景 第6张
  

不过,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天灾人祸的关系,很多建筑经历过多次的焚毁,都被重建过,比如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的紫禁城大火,焚毁了前三殿、后三宫,这六个主体建筑就被重建过,我们现在看见的故宫,格局和建筑形式基本保留了明朝的大体格局,但绝大部分建筑,都已经是清代重建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