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美女性范

位置:首页 > 情感 > 学习

辛弃疾简介及生平事迹

学习1.91W

辛弃疾简介及生平事迹,生活中,说到诗人辛弃疾,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而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词人,也是豪放派代表人物,接下来给大家分享辛弃疾简介及生平事迹!

辛弃疾简介及生平事迹1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相信大家对这首词都不会陌生,这是南宋豪放派著名词人辛弃疾在晚年的大作;他通过追忆自己早年的抗金生涯,抒发自己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1140年,也就是南宋绍兴十年,南宋著名抗金将领岳飞在朱仙镇大败金兵,全军热情高涨,士气正旺,正欲挥师北上,直捣黄龙,恢复河山,迎回二帝的时候,被宋高宗连下12道金牌,召回临安。

十年之功,毁于旦夕。

而也就是这一年,离朱仙镇不远的山东济南地区,有一个叫辛弃疾的人出生了。

岳飞如果能够活得久一点的吧,或者他们生活在同一时代的话,我想他们一定能够成为知己好友,甚至并肩作战,共同收复河山。

因为,他们实在是太像了。

对于辛弃疾,我想大部分人对于他的第一印象都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词人。

辛弃疾简介及生平事迹
  

确实,辛弃疾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豪放派词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非常高。

但很少有人知道,他除了是个文人,他还是一个能够征战沙场的名将,其勇猛程度以及军事才能足以与南宋名将岳飞相媲美。

辛弃疾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有人称他为“词中之龙”,有人说他是抗金名将;但在小编看来,他是一位“真英雄,伟男子”。

他的前半生可谓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但他的后半生却是极其凄惨,壮志难酬,最终在遗憾和悲愤中去世,留给后人一声叹息!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真英雄”辛弃疾的传奇一生。

一、铮铮铁骨,少年一杆长枪闯天下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于1140年出生于山东济南。

他出生的时候,“靖康之耻”已经过去了14年,北宋已经灭亡了,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南边成立了小朝廷,史称南宋。

而那时候的山东,已经彻底成了沦陷区,成为了南宋与金国的缓冲区域。

而他出生的第二年,宋高宗赵构联合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抗金名将岳飞,与金国签订了屈辱的“绍兴和议”。

南宋上下无论是皇帝还是群臣都整日里沉醉于江南的温柔乡之中,从来没有想过要恢复中原,收复河山。

辛弃疾的祖父辛赞在靖康之变后无法南下,只好留在济南城,后来济南城被金人所占,为了能够活下去,辛赞只好做了金人的官。

虽然在金国做了官,但辛赞却始终不忘自己是大宋子民,他一直希望自己能够有机会跟金国人决一死战,收复河山。

不仅如此,他还经常给辛弃疾灌输“抗击金军,收复大宋”的理念,带着他“登高望远,指画河山”;而且他曾经两次带着辛弃疾进入金国首都,打探金国内部的矛盾,勘察金国的山川地理,以备将来大宋反攻金国之用。

辛弃疾从小就目睹了大宋百姓被金人奴役的痛苦和屈辱,因此,他早早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收复山河的伟大理想。

根据史籍记载,辛弃疾不仅文采斐然,更是从小习武,体格壮硕,史书上形容他“肤硕体胖,目光有棱,红颊青眼,健壮如虎”。

辛弃疾是一个心志如铁,敢作敢当的大英雄,他少年时,与党怀英一同受学于刘瞻,“南辛北党”并称于世,二人皆有王佐之才。

学成之后,由于南宋朝廷腐朽不堪,大厦将倾,党怀英留在北方,得到金国重用;而辛弃疾心系大宋,一心南归,因此辛弃疾回归大宋,举起抗金大旗,从此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

古之君子,出处不齐,同归于是而已。辛弃疾知大义而归宋。

绍兴三十一年,金国完颜亮率领六十万大军再次南下,侵略宋朝;此时,21岁的'辛弃疾愤而暴起,举起反旗,抗击金军,他凭借一己之力,拉起了一支两千余人的起义队伍,开始对金国实施反击。

在这过程中,他认识了另一股抗金实力-义端和尚,并且两人一见如故,很快便义结金兰,共同抗金。

随后,他意识到,他的队伍实在过于弱小,而全国各地的起义军太多,如果将所有的起义军都集合起来,这股庞大的力量足以抗击金军,于是,他投奔了起义军耿京,并担任掌书记,主管文书,参与机密。并且他还说服了自己的义兄义端和尚一起加入。

义端和尚答应辛弃疾一起投奔耿京,但是,他却受不了军队的清规戒律,没多久,他就盗走耿京的帅印跑了,打算去金营邀功,以此作为自己荣华富贵的晋升。

耿京发现自己的帅印被偷,认为辛弃疾跟义端和尚是拜把子兄弟,而帅印又是辛弃疾保管的,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二人是一伙的,于是大怒之下,要将辛弃疾斩首示众。

辛弃疾自知自己这次交友不慎,当即立下军令状,说给他三天时间,他将义端的人头和帅印一起带回来,如果带不回来,他甘愿赴死。

《宋史》记载:“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

就这样,辛弃疾手持一杠长枪,带领几十人就出发追击义端去了,他抄小路一路疾驰,埋伏在去往金营的必经之路上。

果然等到了义端,辛弃疾率众杀出,长枪呼啸而出,一枪就将义端和尚挑下马来,义端和尚不是辛弃疾的对手,立刻跪地求饶:“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

意思是:我知道你本事高强,能够轻而易举地杀了我,我求你放过我一马。

但是,辛弃疾本就嫉恶如仇,最恨汉奸,他大吼一声,长枪再次呼啸而出,义端身首异处。

辛弃疾不负众望,带着义端和尚的人头和帅印回去了;由此可以看出,辛弃疾是一个武功高强,勇猛异常的猛人,并且其性格嫉恶如仇,敢作敢当,确实算得上一时豪杰。

二、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南宋的天空在金人强大的铁蹄下变得灰暗而低沉,金军所过之处,一片腥风血雨,民不聊生,中原大地烟尘滚滚,百姓易子而食。

但南宋的天空却也是明亮而有希望的,因为中国自古至今都不缺乏仁人义士,在民族遭遇外族入侵,腥风血雨之时,各路义士纷纷拿起刀枪,守护他们的家园,他们奋勇杀敌,将收复河山当成他们毕生的理想和追求。

他们就是民族的脊梁,更是南宋最后的希望。

而辛弃疾,就是其中之一。

金军在完颜亮的率领之下一路南下,入侵中原;但是,金国却在此时爆发了内部矛盾,完颜亮被自己的部下所杀,不得已之下,金军只好撤退。

趁着这喘息之机,辛弃疾说服了耿京,南下连络大宋,共同抗金。

但是,就在辛弃疾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他得到消息,耿京被叛徒张国安所杀,而起义的义军已经溃散。

等到辛弃疾回到山东的时候,张国安已经投靠了金人,被金人许以高官厚禄,做了济州的知州。

辛弃疾二话不说,集结了50多人,到济州城外,要求面见张国安,张国安一看辛弃疾只带了几十人,根本没有放在心上,但却不料,辛弃疾刚一见到张国安,就愤然出手,一举擒获了张国安,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率众突围而去。

金国人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辛弃疾已经纵马远去,马背上还驮着叛徒张国安,金国人只能望着辛弃疾疾驰而去,徒呼奈何!

而这一年,辛弃疾才23岁。

他不仅勇猛异常,而且胆识过人,短短几十人,就敢闯金兵几万人的大营,将叛徒张国安带回建康,交给了南宋朝廷。

此举震金人肝胆,壮宋人声威。

辛弃疾在晚年回忆起自己年轻时候的所作所为,心潮澎湃,写下了那首流传千古的作品《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辛弃疾勇猛无人可挡,更是浑身是胆,赤胆忠心,一心报国,他早年深处敌占区,却不忘故国,立志用一身武功报国,这是忠心的极致体现;

而他成年之后,毅然南下归宋,矢志抗金,更是一种大无畏的精神体现;他两次纵马深入敌军,擒杀叛徒,不仅将勇猛体现得淋漓尽致,更是表现出他智慧深沉。

辛弃疾,矢志抗金,一生未休。

他在起义军中表现,以及惊人的武功和胆识,震慑了金人,也让南宋朝廷注意到了他,宋高宗夸赞他的勇猛过人,并给他高官厚禄,让他继续为南宋效力。

从此,辛弃疾正式开始了他在南宋为官的生涯,此时,他只有23岁。

他虽然不能亲自上战场,却一直为抗金事业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他在湖南担任安抚使的时候,建立了一支名为“飞虎军”的军队。

这只军队虽然人数不多,但战力强悍,屡屡被派往前线跟金兵作战,打的金兵闻风丧胆;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特种兵”的雏形了。

辛弃疾一心报国,立志为大宋朝抛头颅,洒热血,可谓赤胆忠心。

在文学成就上,他是“词中之龙”,跟苏轼并称于世,素来有“苏辛”之说。

苏轼的词狂放不羁,给世人一种乐观豁达的形象,让人读起来豪气冲天,充满希望;而辛弃疾的词则是豪壮深沉,给人一种慷慨悲歌的末路英雄之形象,读了辛弃疾的词,会让人不由自主地带入其中,生出一种豪放的悲壮之感。

东坡仙才,史无二例;稼轩雄才,如鲸吞海。

王国维先生评价说:东坡之词旷,嘉轩之词豪。

在军事上,辛弃疾不仅是一位将才,更是一位帅才;为将,他能突入万人阵中,直取上将首级,义端和尚以及张国安就是例子;为帅,他才能出众,指挥若定,有一月平定茶商军的壮举。

朱熹曾经评价他:“辛幼安亦是一帅才,但方其纵恣时,更无一人敢道他,略不警策之。及至如今一坐坐了,又更不问着,便如终废。此人做帅,亦有胜他人处,但当明赏罚而用耳。”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真英雄也!

三、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辛弃疾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词人,如果单以词而论,他在词中的地位可以排进史上前三,唯有苏东坡和李煜能够与其相提并论。

在军事上,他武功高强,能冲锋陷阵,亦能指挥作战,在整个宋朝历史上,这样能文能武的人物,我只想到了岳飞。

辛弃疾对国家忠义,在大宋面临危难之际,他毅然决然地放弃金人给予的高官厚禄,投奔故国,报效国家。

对朋友上,他也是一样的豪气干云讲义气,从来没有对不起朋友。

在他率兵起义之后,认识了义端,并且二人理念相同,于是义结金兰;但后来义端反叛起义军,他手刃仇人。

投奔耿京之后,更是为起义军鞠躬尽瘁,耿京被叛徒杀害之后,他亲率五十骑人,勇闯金兵数万人大营,将叛徒张国安擒回建康,为耿京报仇。

辛弃疾出帅淮军时,结识了一个叫陈亮的人,两人一见面,便相见恨晚,把酒言欢;辛弃疾大谈自己的军事理论思想,他说宋朝可以吞并北方,同样北方的金国也可以吞并宋朝;

而且临安并非是帝王的久居之地,如果敌人“断牛头之山,则天下无援兵;如果敌人决西湖之水,则满城皆成鱼鳖……

这些话其实都是大逆不道之言,辛弃疾将陈亮当成了知己,所以才口无忌讳。

而那时候的陈亮,穷困潦倒,仕途不顺,跟辛弃疾根本不是一个层面的人。

两人醉倒之后,陈亮辗转反侧,无法入眠,他想到辛弃疾平素里沉默寡言,不苟言笑,如今在醉酒状态之下,说了这么多不应该说的话,万一他清醒之后,自知失言,要杀自己灭口怎么办?

想到这里,陈亮再也睡不着了,他半夜起来偷偷溜走了,还顺手盗走了辛弃疾的骏马。

一个多月后,陈亮主动写信给辛弃疾,要求借10万块,辛弃疾如数与之,并没有将之前的事情放在心上。

后来,两人成了至交好友,经常在一起谈论抗金话题,辛弃疾还写下名作《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赠与陈亮。

辛弃疾并没有因为陈亮的地位与自己相差太大而忽视了他,更没有因为陈亮的误会而从此不再信任此人,而是豁达开朗,不计前嫌,确实是一位值得深交的名仕。

不仅如此,辛弃疾与理学大家朱熹是至交好友,两人曾经共游武夷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朱熹去世之后,他的学说并定义为”伪学“,遭受打压,他的门生以及朋友,都离他而去,无人敢去吊唁,但辛弃疾却不畏禁忌,前往吊唁,并且还留下了千古悼词:”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人这一生中,有这样一位值得深交的朋友,虽死亦无憾了!

朱熹如果泉下有知,我想他也应该感到欣慰吧!

对家国忠心,对朋友忠义,这样的辛弃疾,难道不是真英雄吗?

四:壮志难酬,英雄高呼“杀贼”而长眠

对国家忠心,对朋友忠义,文能提笔作词,武能上马杀贼。

我们无法想象,像辛弃疾这样精才绝艳的人物,如果南宋朝廷能够重用他,他一定能够在战场上取得非凡的成就。

可惜,他虽然有能力,有想法,但却一生都郁郁不得志。

自从他回归故国的那一天开始,就注定了他从此不得志,因为他是北方的”归正人“,朝廷不会完全信任他,不会真的给与他高官;还因为宋朝的高层根本无意北伐,他们只偏安一隅,只求苟且。

也是因此以上原因,纵然辛弃疾才华盖世,武功卓绝,但却一直遭受朝中奸佞的排挤,致使他无法在官场上立足,在十年的时间里,他的职务调动了十几次之多,最长的一次任职,也没有超过一年半。

而朝廷之所以如此频繁的调动他,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辛弃疾在他的职能上不能有所成就,无法树立威望。

英雄,无用武之地!

虽然他埋头写下了《美芹十论》,详细的分析了宋朝和金兵的情况,建议进兵山东,再图中原。

可是,他的建议并未被朝廷采纳,他的一片拳拳赤子之心付之东流,他只能含泪写下《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嘉泰四年,也就是公元1204年,辛弃疾再次出仕,任镇江府,而此时的辛弃疾,已经65岁高龄了,他登临北固亭,凭高远望,抚今追昔,感叹自己报国无门,心中悲愤难耐,于是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千古传唱之作: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简介及生平事迹 第2张
  

开禧三年,也就是公元1207年,朝廷再次启用辛弃疾,令他去临安府赴任,可此时的辛弃疾已经重病卧床,无法再起身赴任,于是只能上奏请辞。

同年9月,已经卧床月余的辛弃疾突然睁开眼睛,大喊”杀贼,杀贼!“然后,一切归于沉寂,一代文豪大家辛弃疾溘然长逝。

终究,辛弃疾也没能回到吹角连营,没能战死沙场,荣归故里;没能带领大宋军民收复河山。

听闻辛弃疾去世的消息,好友陆游悲伤难耐,吟出“君看幼安气如虎,一病遽已归荒墟”千古名句,悼念这位至死不忘收复河山的挚友。

辛弃疾,就这样带着无尽的悲愤和遗憾离开了人世,南宋军民从此失去了一个百战名将,但中国文学史上却从此多了一座永世不倒的丰碑。

辛弃疾,无论是生还是死,他最念念不忘的事情,依然还是”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震乾坤。

辛弃疾,对家国忠心,对朋友忠义,就算人生走到尽头,依然不忘初心,始终如是。

世间有如此男儿,当得”真英雄,伟男人“!

后记:

辛弃疾的一生跌宕起伏,波澜壮阔!最后在无尽的悲愤和遗憾中溘然长逝,这是时代的悲哀!

他上马能杀贼,下马能安民,武将里最会填词的,文人中最会打仗的;他在战场上留下了太多的传奇,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六百余首诗词,千古流传。

他生的壮烈,死的遗憾,他一生铮铮铁骨,对朝廷忠心,对朋友忠义,却遭受排挤,一身抱负无法施展,这是时代对他最大的不公!

他是人中之虎,词中之龙,在后人心中,他的风采盖过了同时代的所有人,他的事迹疯传天下,他的作品流传千古,这是历史对他最大的公平!

辛弃疾简介及生平事迹2

辛弃疾哪个朝代

有句网络语“我有故事,你有酒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过往的经历。稍有阅历的人都不会随意去批判别人,因为你不知道他走过的路,无法感同身受。

有位古代词人的人生经历非常丰富,一生留下600多首词,题材广泛到风、花、雪、月、儿、女、情、家、国、天下等无不涉及,词风豪放为主又不失婉约。他把一生想要对世人诉说的故事都写进了词里,让后人去品味。

1、身世背景文武双全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他就是南宋词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是世人最广为所知的一首,你几乎每天都在使用的搜索引擎“百度”名字即取自这句词:众里寻他千百度。

这首词全文: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它写于词人辛弃疾南下投奔南宋时候,那时北方的金兵压境,但是南宋的皇帝在临安(今浙江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纸醉金迷,无意收复失地,而辛弃疾这个文人武将却渴望征战沙场收复失地,一腔热血满怀豪情。这里要从他的少年经历说起。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号稼轩,山东济南人,是南宋著名的将领和词人,和苏轼并称“苏辛”。他出生在金国,祖父在金国任职,但是先辈和金国有不共戴天之仇,因此他祖父希望抗金归宋。

辛弃疾简介及生平事迹 第3张
  

受祖父的影响,辛弃疾从小文武并重且希望能建功立业,他的锋芒很快就在一次起义中显露出来。

2、少年起义初露锋芒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国统治者完颜亮带兵南下,辛弃疾那时才21岁,集结了2000多人,果断加入了抗击金兵的一个起义军。

这支当时最声势浩大的起义军的将领是耿京,辛弃疾被委任一文官掌管帅印,起初没有被将领所看重。但是后来发生了一件事情,让耿京对他刮目相看、关注有加。

当时和辛弃疾一起投奔义军的有个和尚叫义端,虽说名字带个义字,此和尚却是个不忠不义之人,他不但无视佛门戒律,贪酒好色还背信弃义偷走了辛弃疾保管的帅印,帅印可是军权的象征,被偷走了可是重大失职。

虽然错不全在辛弃疾,但是他立刻立下军令状,誓死追回。翻身上马连夜去追义端,他料定义端拿了帅印要投奔金国,果不其然,在去金营的路上截下了义端。

当时义端和跪下求饶,但是辛弃疾果断处置了他并且拿回了帅印。这件事让耿京见识了辛弃疾的果敢,对他委以重任。

事实证明耿京没有看错人,很快发生一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更为展现了辛弃疾艺高更为艺高人胆大的一面。

3、忠义两全艺高胆大

说起意料之外的事,发生在1162年,辛弃疾正在南方联络南宋朝廷,当时耿京在北方被手下张安国背叛杀死。

杀死义军将领的张安国很快在金国任要职,当时没人敢为耿京报仇,背叛的士兵跟随了张安国,没有背叛的士兵则四散躲藏。

返回北方听闻消息的辛弃疾召集了50人,杀入敌营活捉了张安国押解回南宋临安受审为耿京报仇雪恨,此等勇气非常人能比。但是如此忠义两全的他却没有得到南宗当权者的'赏识重用,为何?

义军溃散后,辛弃疾回到南宋任职,宋高宗授予他江阴签判一职。这是辛弃疾初入南宋仕途,他很想有所作为,抗金归宋,收复失地。

但是因为他是“归正人”,这是对北方沦陷区南下投奔朝廷的人的蔑称,所以没有真正得到重用,一直被调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去整顿治安,历史记载他被调任多达37次。

这让辛弃疾甚是郁闷,明明一腔热血忧国为民却没有得到当权者的信任。于是壮志难酬的他只好结交一些文人豪客写些诗词歌赋,所以我们更多的是从他的作品了解到他的生平,接着要说到他的文人朋友圈了。

4、壮志未酬文学建树

虽然说当时南宋的统治者偏安一隅,不主张抗击金兵,但是当时的临安却是文化繁荣之地。

当时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和陆九龄、陆九渊为代表的心学两派在吕祖谦的邀请下相聚鹅湖市,两派展开了激烈的哲学辩论,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

到了1188年,陈亮前来江西拜访辛弃疾,志趣相投的两人在鹅湖相聚畅谈人生,诗词唱和。后人称为二次“鹅湖之会”。可见辛弃疾不仅在仕途上有所追求,在文学艺术上也有所造诣。南归后的辛弃疾没有机会奔赴疆场,只好将满腔豪情都写进了诗词里。

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鹅湖之会后,辛弃疾被罢官。他只好回到上饶,暂时归隐田园,这期间他建起了瓢泉庄园,过起了田园生活。

闲云野鹤的田园生活给了他开生面的生活体验他,他的词风内容都转变到了村居生活,这时候他写过很多内容山水田园、自然风景的词。其中比较著名的有: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这些丰富的人生经历都被他写写进了诗词里,所以他的文学成就不低。在词方面,有很多表达了爱国思想的词,这些词风豪情满怀,慷慨激昂。

一生追求战战沙场的辛弃疾万万没想到机会到来的时候他已经是风烛残年了,1207年,朝廷起用他,接到诏令的辛弃疾已经68岁了,重病在卧,只好请辞,同年9月,病逝。

辛弃疾简介及生平事迹 第4张
  

回顾辛弃疾的一生,故事都写进了词里。我们后人在读这些词的时候,仿佛穿越回那个朝代,跟随诗人从少年征战沙场到中年归隐田园,到晚年诸多感慨的历程。

从中读到词人这壮志豪情又不缺温情的生平经历,虽然我与你素未谋面,却从你的词里感受了你的一生,了解这些历史往事更能体会他的作品思想情感。你是否会在他的作品中感受到词人的别样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