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美女性范

位置:首页 > 情感 > 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集合15篇)

阅读3.25W

学习、工作中,大家对随笔应该很熟悉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什么样的随笔堪称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学随笔,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集合15篇)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1

时间如行云流水,我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以及本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也半个学期了,这半个学期在工作中,我不断的反思学习,努力使自己不会愧对“铸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称号。现总结自己的教学工作如下:本学期,我坚决落实学校的有关教育教学计划,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完成各项任务,狠抓教学常规,努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运用新课标理念:

在教学中,认真学习《小学语文新课标》理念,根据新课标精神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真制定“语文教学计划”,做到教学有目标,有方法,有反思。通过学习和实际教学,我了解到这个阶段的儿童感性多于理性,对于外界事物,侧重于主观认识。为此,在教学中,我一直用童化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直观事物来指导教学,让学生能迅速接受知识。把孩子当成朋友,当成相互学习的伙伴儿,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和关怀,知道老师就是他们赖以信任的朋友。

2、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一年级的学生可塑性强,有人说他们是“一张白纸”,看教师怎样在这张白纸上落墨。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教学工作开始的重点。作为今年的新老师,又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

我深感任重而道远。刚开学的几个星期里,我不断向学校资深教师学习,采用编儿歌、口令等形式,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融入情趣之中,让学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课前准备,要求学生上课前,要把上课的'书、本、文具准备好,不要上课了再手忙脚乱的掏书包。课前,还要把铅笔削好,把铅笔屑扔到垃圾桶里,养成有备无患,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二、上课起立时,要整齐站好,一切服从指挥,落座时,要全心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不要左顾右盼、交头接耳说话,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

三、做到“三个一”,胸离座一拳,眼离书一尺,笔尖离手指一寸。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

四、回答问题时,要大胆发言。声音要洪亮,要用普通话,要“因为、所以”把问题说明白、讲清楚。别人回答问题时,要注意听,当别人回答完毕时,可以补充自己的观点,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更不能三心二意,好像与自己没有关系似的。

五、老师讲课时,注意听讲,记住老师讲的知识和有关的学习方法,要能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但要举手,获得老师的同意后,才能发言。

六、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书写要认真规范,不敷衍老师。

七、课前要养成预习的习惯,老师要提前做好“预习提示”。

八、每学完一课,要做好复习,有疑必问,要达到全知全解,不能留下不懂得问题。

上面的要求看起来,对学生有点苛刻,过于严肃,但我认为这样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是大有裨益的。但我自己也注意要多接触学生,做他们的朋友,让学生知道老师严格要求他们是对他们的人生有好处。还感受到老师和蔼可亲,易于接近。我经常用李大钊的一句话教育学生“学就学个踏实,玩就玩个痛快!”。

3、认真备课:

这前半学期学校让我收获颇丰。我明确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图解对活动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4、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

一年级作为学生走进学校的第一步,正如建高楼大厦的地基一样是非常主要。本学期,我主要在注重学生的汉语拼音知识的掌握、写字、读书、课外阅读等方面作了努力。列如一年级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会拼音和识字。在学拼音时运用形象的教学帮助学生认识拼音,如:l像什么?n想什么?在识字时,运用古代的造字法帮助学生识字。提前教会学生查字典,运用字典学习拼音、字词。学完拼音后,让学生用写日记的方式学习写作,想什么写什么?拼音、汉字都可以。一学期末,大部分学生能写出100多字通顺易懂的所见所闻了!

5、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作为一位新教师,我存在的不足有很多很多,经验不足,努力不够,教学基本功不够扎实。在教育教学中对学困生的关注不够。从拼音抽测到古诗背诵再到考试,我发现班上几名学生的基础知识掌

握得不够扎实,这还需要在后半学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与帮助。家长配合不够。说明我与家长的沟通还不够,这将是我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之一。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积极向身边的老师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2

在长达一个月的“我的梦想课堂”教学大比武中,为了实施课堂均衡,不让一个孩子在课堂上落下,我专门就孩子参与学习的面进行了长期观察,并做了详细记录分析。

现象:

从学生的参与感官看:

凡是让学生动手做的教学环节学生参与面明显高于让学生动耳听的。

举例:六年级数学《抽屉原理》,在学生自己摆放“4支笔放到3个文具盒”的教学环节时,学生参与面100%,而当全班交流汇报时,学生的参与面就下降到70%左右,30%左右的学生就不能进入认真倾听的学习状态。

凡是让学生动口读的教学环节学生参与面明显高于让学生动脑想的。

举例:五年级语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凡是让学生自己反复朗读的地方学生都能大声朗读,参与面100%,而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什么意思”等问题时,学生的参与面就明显下降。

从教师的专业情感看:

凡是教师投入情感多的环节学生参与面明显高于教师情感投入低的。

举例:两个老师,同样上一年级语文《四个太阳》,一个老师上课激情奔放,始终以自己的情感场吸引同学们,学生的参与面始终在90%以上。而另外一个老师,上课冷漠无热情,讲述得只是干巴的知识点,学生无情趣,学生参与面只在50%左右。

凡是教师创设情景妙的环节学生参与面明显高于教师不创设情景的。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而实际学生表现出的往往是不愿学或是泛泛地学、完成任务地学。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在于学生是否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况且,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极为短暂而有限。如果学生对这件事情不感兴趣的话,他是不可能主动参与的。即使在形式上表现出在做这件事,那也是为完成老师的任务而迫不得已。因此,教学总是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由此我认为: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上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1.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增强课堂活力

低年级的学生,其直观思维占主导,他们对教师的言行、动作尤其喜欢模仿。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设计时,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滑稽的动作,一句幽默的`话语,一个夸张的手势……都可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进而将专注的目光投向于你。同时,教师还应该对教材烂熟于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多鼓励,多赏识,让学生在学中变得自信

对于一个低年级的小孩子,他们不懂得什么叫自信。但他们都喜欢在集体中表现自己,喜欢在竞争中获得胜利,进而获得老师和同学赏识的目光。作为老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也应该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合适的场合予以鼓励、表扬,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向更高的目标奋进。如果我们老师能够发现他们的优点,哪怕是很微小的一点成绩,老师的鼓励,说不定就会唤起他沉睡的心灵,继而获取更大的成功。 当然,表扬与赏识、鼓励,要适度,要因人而异。对于“优生”不能过分地表扬,那样会让这类同学飘飘然,变得骄傲自大,自以为是。而对于差生,我们必须呵护他们,走进他们的心灵,用心去沟通,去鼓励,让他们摒弃“破罐破摔”的心理,进而取得一点点的进步。

3.注重因“趣”利导,激发学习热情

每个人都是只有对某件事产生了兴趣就一定会表现出热情,有了热情就会完成得很出色。小学生都具有好动的天性、爱玩、有强烈的求知欲这些潜在的兴趣倾向。在教学中,教师重要的作用就是要因“趣”利导,运用新颖的教学方式、灵活的教学程序、探索性的教学活动,积极把学生潜在的兴趣转化为现实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有效地激发了孩子们的信息激情并主动参与其中,还培养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4.注重课堂作业趣味性,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作业的设计要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让每项活动增加目的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对作业充满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4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我针对上学期本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本人在本学期对语文教学工作做了些调整,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现作出总结:

1、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课后及时反思。

课前,我认真备课,明确重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把握教材的关键,并根据了解到的情况认真选择教法。课后,我及时对每一节课进行反思,反思教学方法,反思教学环节,反思学生课堂学习过程等等,并在备课本上记录下来。

2、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

要想学好语文,只凭课本是不够的,必须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我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培养学生课外知识量。要求学生必须根据自己课外阅读的内容做摘抄,可以是作文,可以是名言,可以是精彩片段……时间久了,学生积累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我相信这样的.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是大有好处的。

3、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

本班学生语文基础比较差,学生爱动、贪玩,缺乏自控能力,学习积极性不高,有一部分学生总是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以优生来带动差生,对学困生的学习进行辅导和帮助。又利用每一个学习小组组内成员进行竞争来带动全班同学共同进步。

4、狠抓学生阅读理解这个薄弱环节

本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差、贪玩、注意力不够集中,针对这些,本期重点放在读上,从读中理解词义、句子的含义,从读中体会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概括、创新。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5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育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潜力,阅读潜力,写作潜力,口语交际潜力。使他们构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作为重中之重。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每个语言文字都是一颗跳动的生命,都具有必须的感情色彩,丰富的内涵。花能使你百花盛开,那是五彩缤纷的大花园;还能使你想到那不十分引人注目却那样坚韧,在风雪中傲立的小花。百合花让你感觉清纯、淡雅;玫瑰花则让你感觉艳丽芬芳,热情似火。百合与玫瑰仅仅是两个字的差别,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不一样的刺激、感受。这就是我们的母语所赋予我们的空间、灵感。也就是唯有我们的母语才有如此的魅力。每个跳动的音符都会激起孩子们的遐想,给以美的享受。都会是你产生丰富的联想,都会让你想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作为一位语文教师,我们应指导孩子们赋予每个文字以新的生命,赋予它变化的色彩,使它尽显英雄本色,尽其使命。让孩子们尽情享受语言文字给他们带来的欢乐,用孩子们特有的童音,用他们特有的理解,让他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那是最高的一种境界。让每个中国人都喜欢我们的母语,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肩负的职责。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6

(一)对小学语文复习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作为“温故而知新”的复习课是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而设计的一种特定的教学形式。它不仅有巩固知识, 训练能力的功能,更有“温故”和“知新”的要求。这里的“知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

那么,语文复习课如何进行才能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呢?

一、检测:摸清知识能力现状。

要在复习时避免无效信息的重复传授、无效训练的简单重复,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和训练,就必须在复习课前采取测验、考查、提问,或通过座谈、个别了解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摸底、调查,根据反馈来的信息 ,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复习课教学方案。一位二年级老师在第三册教材教学结束后,结合本学期的教学内容,编制了一份检测试卷,在批阅试卷时发现学生对按音序查字典的方法掌握得还不够:对声母在字典中的位置是清楚的,但对韵母的顺序,或声韵母相同、声调不同的字如何查检,都不大搞得清楚。了解到这个情况后,这位老师在复习课上边示范边介绍具体的检字方法,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供一些有特点的字,让学生现场练习查检,于是全班同学都掌握了音序检字的方法。虽然这位老师讲述的是过去讲授过的内容,但由于训练内 容是新的,学生查检字的水平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二、贯通:建立系统的知能体系。

语文课是以课文和单元作为结构单位的。教学过程中,一般都采用“段段清”的做法,一篇课文教学结束马上又转入下一篇课文的教学,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和训练的能力是呈相对的一个个点状或块状的,没能形成大 纲所规定的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的网络。语文期末复习课则应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对一个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和训练,让学生从总体上了解和掌握系统的知识体系,训练和提高所规定的能力。例如三年级上学期已进入作文训练,第五册教材中安排了八次作文训练:有看图写话,有状物,有叙事,有记人,还有练写通知。每次作前指导,教师一般都只是就该次作文训练的要求讲些与本次作文相关的知识,做些必要的引导,满足于把作文写出来就行了,而在复习课上,有人误认为作文没有什么可复习的。其实,复习是提高学生综合作文能力的重要一步。为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教师应居高临下,对本学期八次作文训练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系 统的归纳、总结,让学生从总体上回顾本学期作文的特点,重点讲述小学记叙文写作中的“观察——说话—— 写话”的规律,结合学生写作的实际解析各类作文的标题、开头、正文、结尾的写作知识和要求。这样,经过 融会贯通的复习,学生对本学期所讲授的知识和训练的水平显然会比复习前要提高一步。

三、补缺:弥补过去教学的不足。

由于教师对课文和单元所规定的教学重点和任务的理解不同,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也可能是不同的,在平时教学中,有一些该讲的内容没讲是在所难免的。虽然在学生作业和辅导时教师已知道这些缺漏,因为要赶教学 进度,有些也没有或来不及补充讲解。复习课上针对这些缺漏必须予以补充,以求得学生对知识点的全面掌握。

四、比较:促使认识的深化。

在“温故”中“知新”,并不是仅仅靠机械性重复就可以做到的,有些要通过比较来辨别才能达到目的。上复习课不在于老师不停嘴地讲多少,而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把旧知识与旧知识、旧知识与新知识、新知识与新知识按教学和复习的需要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发现其中的差异,从而获取新的知识、训练新的能力。

五、强化:提高训练的深度。

训练是复习课的主要教学活动形式。那些题海战术、“炒冷饭”、机械性重复训练等等,是训练中的弊端。怎样才能在复习课的训练中提高复习效率呢?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进行段的 复习和训练时,除了进行一般的段落层次划分训练外,教者还必须深入讲析分段的一般方法:诸如按事情发展顺序划分、按时间先后划分、按地点或空间位置变换划分、按总分关系划分、按材料性质划分等。接着,让学生根据这些方法进行划分段落的训练,然后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方法划分的,还要求学生说出各段落之间的关系,每一段与文章主题的关系等等。这样的训练不仅能让学生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同时还可以克服学生在划分段落时存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六、拓宽:多侧面地讲解相关知识。

复习课要重温过去所学过的知识,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因为复习要体现提高的原则,所以这种重温又不能是机械的、简单的重复,而应以原有知识为基础向外拓宽。平时的讲读课教学由于受教学内容和目标、时 间的限制,不能随意拓宽,而复习课上因为经过多篇课文教学,多个知识点的讲解,已具备了拓宽的条件。例如扩句、缩句是小学语文训练中的一项重点内容,平时训练时有些东西具有只能意会不易言传的成分,复习课 上则必须进行拓宽性讲解。例如作为主语、宾语前面的定语,谓语前面的状语和后面的补语,,以及一个中心词前面可以分别加上多个定语或状语的知识,则应结合具体实例,用小学生能理解的话进行讲析。待学生基本掌 握了这些知识之后,才能保证学生做扩句和缩句的练习,得出来的答案不是懵出来的。事实上,学生进行扩句和缩句练习的水平也只有在这种拓宽性练习中得到提高。

七、升华:提高原有教学层次。

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对知识的传授往往是满足于教材所涉及的内容,有些教师还常常就文论文、就知识论知识,学生能正确解答训练题目就算完成任务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有时还停留在感性阶段。复习课的 教学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完成这种由感性向理性的升华。例如在平时的讲读课文和阅读课文教学时,教师传授了一些阅读理解的方法并训练了一些阅读理解的能力,但是因为还没有升华到理性的高度,学生在实际的`阅读理解时往往还只是凭经验。在复习课上教者则有必要结合独立阅读课文、自读课本和练习与测试中的阅读习题的训练,帮助学生总结阅读、理解的有关学习方法,像初读了解文章的概貌,再读理解文章的结构,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精读体会思想感情,重读思考和解决相应的问题等等方法。在这些方法的指导下,再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进行阅读和理解的实践。从而使过去的那种阅读和理解的水平、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八、分层:取得各自的理想效果。

学生的情况比较复杂,由于他们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水平的不同,受其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也不同,对教师所教学的知识的接受程度、训练能力的层次也必然是参差不齐的。因此,复习课上对学生要按不同层次要求,分别对待,才能取得相应的效果。

九、迁移:推动综合能力训练。

迁移,是以对过去教学内容和训练能力的复习为基础,向新的复习内容迁移,向其他方向扩展。这种复习方法是一种充分调动学生复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习能力的做法。复习课实践显示,使用迁移 的复习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看图学文是贯穿于小语整个教材的文体,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课文的教学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复习课上教师则需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看图学文的学习方法,然 后把这种方法迁移到其他看图学文课文的复习上来,指导自我复习。实际上,学生完成这种迁移之后,不仅所需复习的知识、思想、内容得到了复习,而且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都能得以提高。此外 ,看图学文的复习还可以向看图说话写话、看图作文迁移,用看图学文中所学得的观察、想象、写作方法去指导看图、说话、写话和作文。这种复习已不是一篇课文或单项知识的复习,而是转向对一个网络知识的复习和 综合能力的训练。这种复习不仅在训练程度,而且在训练角度上都得到了加强。

小学语文复习的一点体会

复习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环节。学生通过复习,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归纳、总结,从而达到加深理解,系统吸收、灵活运用的目的。复习的效率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方法是否恰当、科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得以充分调动。在期末的复习里,我注意做好下面两方面:

一、巧用复习方法

在复习中,除了对知识的归类复习外,我还尝试了一种新的复习方法,效果也不错。这种方法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教师划定复习范围或确定复习项目,学生依据课文、课堂笔记、平时作业及相关学习资料,确定复习重点,列出复习提纲,自行复习,然后根据自己的复习所获,尝试拟出模拟试题,做好“摆阵”和“攻阵”的准备。此阶段,学习支配权应属于学生,教师只是相机做一些提示:“想一想,还有那些内容该掌握。”“你还有哪些地方没复习好。”“你估计谁可能会疏忽什么内容,会搞不透什么问题,你能出个题目考考他吗?……

第二阶段:学生之间开展“攻阵”活动。第一个“阵主”,由学生自荐上场,根据自己所拟的测试题进行“摆阵”,或由全班同学竞答,或指人作答,优胜者为下一轮“阵主”,继续“摆阵”。此阶段,教师是导演,是参谋,是顾问,除维持好课堂秩序,调节好课堂气氛,还要作出客观的评价:对学生不正确的问法、测法要给以纠正;对没有掌握好的问题,要引导讨论,明辨是非;对提问巧妙、见解独到、回答正确、表现突出的学生要给以热情表扬。

第三阶段,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本次复习要点,交流、推广先进的学法,帮助确立正确的复习导向。教师针对学生暴露出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地进行强化训练。

这种复习方法因为是师生共同活动,打破了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遵循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既是演员,又是观众,同时还是“老师”,是评议员,学生间人人平等,个个参与,人人都是主角,人人又都是配角。此外,整个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始终以鼓励为主,鼓励学生树立信心,鼓励学生积极“攻阵”,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疑难问题。所以这种方法也遵循了民主、平等和鼓励为主的教学原则。在复习中,学习的主动权完全由学生掌握,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能力。学生通过看、读、背、思、问、听、议、答、辩、写,调动多种感官,手脑并用,既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1、复习生字时,我让他们编字谜,学生很是喜欢,兴趣很高,如“舅”:老鼠舅舅是男的;“资”:发给贝贝一次工资;“啪”;一掌拍在嘴上……

2、为了不让学生对炒了又炒的生字厌烦,我一进教室就向学生求助了:孩子们,这张生字表怎么看我都觉得有缺陷,那些编者叔叔们都是按一课一课来编写的,现在整本书的生字我们都学会了,生字一课课复习起来不太有条理,你能否当当设计师,将这张生字表重新设计呀?(学生睁大好奇的眼睛,兴致勃勃的,或许他们怎么都没想到自己还可以重编生字表)然后我们评选出一个高级设计师的大作进行复习(情绪更高了,还可成为高级设计师,同学们用自己设计的生字表复习)比如可以按什么形式来归类设计呀?(学生讲了很多类别:字形相似的,可以加强区别;字音相似的,可以加深比较;同偏旁的归成一类……)于是,设计在专心致志中拉开了序幕……

二、上好语文复习课

每到期末,枯燥无味的复习课往往令老师头痛,令学生厌烦。究其原因,一是复习内容简单重复,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二是复习形式单调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上好小学语文复习课,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复习内容的整体性

复习是把平时在每篇课文中学到的零碎知识系统化,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内容。因此,要把复习课与新授课区别开来,切忌逐课逐段地把字词句像回放电影镜头似的重复一遍。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整册教材。在期末总复习之前先把全册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按照拼音、字、词、句等不同的内容进行分类,把课文中出现的练习题类型分别列出来;再把阅读思考题的类型、作文训练的不同内容等也分门别类地列出来。这样,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全册内容,复习就有章可循,有的放矢。其次,教师要采取恰当的复习形式,有些内容可以整册教材为整体复习,如生字、多音字、诵读课文等部分基础知识及作文训练等;有些内容也可以单元教师为整体复习,如阅读能力的训练等。但不管采取哪种形式,都要着眼于各类知识的整体性,使之系统化、综合化。

2、复习过程的开放性

复习课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要实施开放式教学,即让学生自主选择复习的内容和形式,自己总结复习的方法。教师的任务在于“宏观调控”,把握复习的方向和进度,进行适时的引导和点拨等。复习时,教师不再布置学生多读多写,而要把复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如复习生字:“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记,难写,应重点复习哪些字;你愿意怎么复习就怎么复习,可以反复练,可以同桌合作听写,也可以出一份自测题。”复习阅读部分:“自己从课外读物中找一篇文章,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该怎样回答,然后在小组内容交流。”每复习一类知识或一个单元让学生写一份“复习心得“,总结自己在复习中的新收获和成功的复习方法。复习完整册教材后,让学生每人出一份测试题,在全班内互相检测。这样的开放式复习,学生自身受益,全班其他同学生受益,教师也了解到更多的学情信息,使指导更具针对性,更有实效。

3、知识之间的互融性

在复习过程中,还应还注意基础知识、阅读、作文等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互相渗透,融为一体。一般情况下,以复习课文段落的阅读为载体,把基础知识和写作的复习融入其中,三者兼顾,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就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发掘课文中蕴含的训练因素,是复习“牵一发而动全身“,以阅读为核心,融”双基“于一体,这样才能大大提高课堂复习的效率。

总之,要想上好语文复习课,提高复习效率,就应该整体把握教材,采取合适的复习形式,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达到对语文知识的深入把握和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7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觉得不仅要教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尽可能多了解一些课外的知识,这是我在平时的课堂上很注重的内容。尤其是对于像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生性活泼好动,课堂上难以集中注意力,坚持一节课端端正正地坐着听老师讲课。可是,在一堂语文课上,孩子们的反应就完全改变了我最初的思维定式。

那是一个星期四上午的第二节课,连续上两节语文课,孩子们难免有些疲惫的情绪,第一节课我进行了课文的讲解,自认为比较生动,但毕竟是上午的'第一节课,听讲的人还是很多的。按照往常,第二节课,主要是生字的教学,我一个字一个字的讲解笔画、笔顺,以及每个字的组词,当我讲到“台”这个词组词的时候,我问道: “ ‘台’字组词,谁知道?举手!”这时,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着自己的答案,一个个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表情。当我一再的问道:“还有吗?还可以组什么词呢?”的时候,全班安静了。“还可以组‘台风’啊!”我说道。“什么是台风?”一学生高声问道。我挑逗似的说道:“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呢?”孩子们笑着大声地喊道:“想!”“那你们安静下来老师就告诉你们什么是‘台风’”我说。听到我说这句话,班上那些调皮的也不在打闹了,班长也大声的在整顿纪律,大家都慢慢的安静下来,听我说着这个所谓的好听的“故事”。于是呢,我就在黑板上画了一幅世界地图,详细地讲解什么是“台风”,“台风”是怎么来的,“台风”来到我们国家的时候会怎么样,以及它带来的危害。当时,全班鸦雀无声,每个人都在很认真的听,生怕会错过什么似的。

虽然,这样的例子对于其他老师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可对于我不一样,我们班平时很少这么安静,另外,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小插曲,让我真正懂得了孩子们的天性。因此,在那之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很好的运用了这点,在讲解课文的同时,时不时的穿插一点课外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8

站在春末夏初的时间拐点,回首过去一年来的点点滴滴,心中不禁感慨万千。现在对我的20xx年度作一盘点。

1、工作态度

始终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工作热情,认真完成学校交给我的任务。一学期来,虚心向老教师并通过互联网向优秀同行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并阅读理论书籍,充实自我。

2、教学工作

一.当面辅导,个别谈心。

每次抽考和作文训练之后,我都尽可能多的个别找一些学生,当面改正他们习题的错误。以发现他们是否真正掌握语言知识点。他们卷子上的错题是不是真正弄明白怎么做了。并且及时对进步的学生予以赞赏和肯定。对退步的学生提出警告和善意的批评。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诚心和忠告。以及老师对自己的重视。会加倍努力学习。比如万浩同学原来在华杰上,转到班上学习习惯很差,后来经过我多次谈心教育,学习态度明显转变,现在语文成绩提升很快。

二.课余辐射,跟踪检查

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检查,尤其是生字词的检查。我知道如果不及时有效地检查,许多学生就会偷懒不认真听讲,课堂效率就无法保障。因此常常进行抽查检查,学生担心被批评,因此在课堂上比较能够认真听讲。

三.精选作业,引领发展

根据减负的要求,我把每天的作业经过精心地挑选,适当地留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比如引导学生读《西游记》,并且尽可能多的利用课余时间读课外名著。

四.目标导航,精神激励

不比成绩比努力。鼓励学生自己和自己斗。过去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比。给每个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分数。鼓励学生一次一次的超越自己。利用做课堂作业的机会写着一些话在学生的本上或留言册上激励他们。这样做自己虽然麻烦点,但是效果是不言自明的。物质奖励和语言激励使学生提高了信心,语文成绩又上了一个台阶。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有一大批同学取得显著进步,比如安利兴、安静、万晨、安久壮、王安、宋文龙、万静、万康伟、万浩,其中安利兴获得了科任教师的一致认可。

3、几点反思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刚接手六年级,经过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要迎接毕业考,教学的.任务非常紧,复习时间较短。因此存在赶课现象,都想及早结束新课进入复习。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语文失去兴趣。

二.通过几次抽考发现学生们对语文知识的运用,以及书面表达能力上还有一定的欠缺,为此教学中要不断加强语文思维方法的渗透,并从规范学生的口头表达训练开始,逐步形成生动流畅的书面表达。

4、下学期教学工作打算

一、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语文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

二、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语文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语文素养,即强化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训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三、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新课程标准,研究新课程的特点,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

四、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教师间相互听课、听完课后能与上课老师及时进行交流,提出不足之处,相互间取长补短,以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五.抓好学有余力、有特长的学生的培养,给有特长的学生创造发展个性的氛围,鼓励他们冒尖,脱颖而出,以期取得较好的优秀率。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9

阅读教学中,学生只有读进去,才能进入角色,有所感悟和思考,以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因此,学生静心读书是教学之本,而教师对文本的分析只是枝叶。我们要把读(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用读来穿针引线,带动课堂。既要根据不同文体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又要明确每次读的任务,使读具有科学性、目的性、层次性、实效性。教师要重视读书方法的指导,如默读,既要教给学生概括要点、理清行文思路、揣摩语言、感悟思想感情、鉴赏评价的方法,又要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动笔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这样,通过多次的阅读实践,学生才能具有阅读能力。

随着社会的前进,科技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脑的普及﹑网络的发展对语文教学产生的影响。我们可以在用好教科书的基础上,在现有的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地引导学生上网收集相关资料,阅读相关的文章,课后推荐相关读物,以增加对作品背景和主人公的了解,拓展学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让学生对语文学科所展示的魅力有更直观、更形象地了解,这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精神。

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到字、词的认识时,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板书在黑板上的.间架结构笔画笔顺,组词以及对字、词认识和方法,最多是让学生查查字典,更进一步地让学生对它的了解。其实,当你走进现代教学媒体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语文资源的魄力无限。比如人教版第十一册课文《童年的发现》中有个词“草履虫”,学生在课前也进行了预习,知道“草履虫”是原生动物,形状象草鞋底,生活在停滞的淡水里,吃细菌、水藻等,身体周围有纤毛,是它的运动器官。在课堂中,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眼中的草履虫。有的同学说得并非是草履虫,有的同学说得却似象非象,可有的同学却又表述不清。望着这些基本与生活实际相脱离的孩子,望着这些似懂非懂的学生,我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体教学,从自然这门学科中搜寻“草履虫”,学生望着课件中在蠕动的草履虫,不仅知道了“草履虫”长得样子,还知道了“草履虫”何以而得名。比如低年级的课文中,让学生对字、词的了解更加有意思,学生像欣赏动画片一样极为兴趣。如: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一册中《雪地里的小画家》,“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学生印象中的“小画家”是什么样?很抽象,可是多媒体一展示,学生乐了,竹叶、梅花、枫叶、月牙,一幅幅画面栩栩如生、形象直观。

总之,语文教师可以从各个方面充分地利用好现代教学媒体,创造性地开展各项语文活动,促进语文课堂教学面貌的改变,努力使语文教学新鲜、活泼、丰富起来。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10

周三下午是作文课,我把72个孩子带出了教室,来到了校园。

这次的作文主题是写自己的校园的。

课本中对这一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让我们到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选一处景物,仔细观察,在把观察到的按一定顺序写下来。注意把内容写具体,语句写通顺。孩子们对于这个新校园是不熟悉的,因为学校搬迁,我们到这个校园才20多天。这20多天,我们孩子只是从大门,到教室,从教室到操场,这样的三点一线使步履匆匆的孩子不会有太多的印象,于是我带着孩子们参观一下我们的新校园。

一进入大门,宽敞的道路两旁一棵棵大树像是列队欢迎我们的卫士,它们挺拔的身躯,茂密的枝叶,英姿飒爽。孩子们问我:“老师,这是什么树呀?”我看着这绿色树叶间粉色的灯笼似的球球,一时无语了,真狠自己备课不到位。问了门岗师傅,人家说不知道。又问了几个路过的老师,也说不知道。我抓紧拍照发朋友圈,一会儿,有朋友告诉我这是栾树。我又抓紧从百度查找栾树的资料。

往里走,右手边是学校的操场。天天在这里跑操,但是对于这个操场还是了解甚少。正巧,范彧老师正在上体育课,我请范老师给孩子们讲解操场吧。范老师说:“这是一个标准化操场,跑道里侧是一圈400米,有8个跑道。跑道里面又有8个篮球场,篮球场中间还有5个排球场。操场南段是一个小些的足球场。看台能容纳……”范老师一一给孩子们讲着,孩子们认真记录着,还有孩子抓紧计算着场地的面积。在操场的边上有桂树,八月的桂花香,小小的、黄黄的小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这使我想到“桂林”这座城市就是因桂树而得名的',所以走进桂林,那种桂花的香味会伴你左右。操场的边上不但有桂树,还有银杏树,正值初秋,银杏树的叶子像是镶上了金边,真是不同夏天全绿的叶子,又不同于深秋金黄一色,风景别有一番情趣。

再往里走,我们看到孔子雕像,这时孩子不由自主地背诵起了《论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然后,我又把孩子们带到了科技楼后面的树林间。这是一片方方正正的树林,林间树木多种,有白桦,有银杏树,有桂树,等等。在树林的正中间又有一座雕塑。这个雕塑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有的孩子说这是一位知识女神,你看她的下面是垒起来的书本,飞翔的下方是体育运动浮雕,学习科学文化,有了健康的体魄,就像拿到了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才可以在知识的天空翱翔。有的孩子说这是一位时间天使,我也注意到了上面雕刻的钟表,它预示着要把握好时间,珍惜时间,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有的孩子说:“我知道了为什么这里会有一座雕像,你看左前面是图书馆,这是告诉我从书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我说:“孩子们,你看你们说的女神的手里有什么?”

“是一颗星星。”

“是一颗北极星。”

“北极星永远指着北方。”

“这北极星又预示着什么呢?”我接着让孩子想像。

有的孩子说:“可能是让我们像北极星一样有目标吧。”

有的孩子说:“可能是想让我们像这星星一样闪闪发光。”

还有的孩子说:“可能我们要像北极星一样永远指定自己的目标。”

“孩子们,你们观察地非常细致,想像非常丰富,说得非常流畅,希望你们也能有自己的目标,并一直奔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利用好时间,拿到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在知识的天空翱翔吧。”我说了一大堆。

兴趣盎然的孩子们又走进了图书室,他们向往着图书室能快些整理好了,能坐到那里静静地阅读,这是知识的殿堂呀!

因时间关系,我们只是看了校园的几处景点,还有体育馆,科技馆等等,下次我再带领孩子细细参观。

看到孩子们如此的有兴趣,观察如此的认真,记录如此的详细,想像如此的丰富,我也感叹自己的创意――时时处处皆课堂!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11

纵观国家民族发展的历史,谁创新,谁就进步,就发展,谁不创新谁就倒退,就落后,最终不打自夸,可见创新教育非常重要,所以在教学中注重教育创新,培养学生学习意识,发现,挖掘学生潜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根椐本人数十年的教育经验,数十年的工作心得,我认为这是对神圣教育事业的负责,对个人教育工作的负责,对学生一生的负责,我曾经就有过一次深刻的亲身经历,感受到了实行新课程标准教学对学生的改变。让我看到一个学生从讨厌学习到热爱、主动学习的奇迹转变。

我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记得,一次在接手另一个同事的班级时,同事在对班上学生作介绍时,特别提出了一位男同学的名字对我说:“这位同学情况特殊,很调皮,学习成绩不好,上课爱讲话,还影响别人学习,我曾尝试过找家长、罚作业,晚上家访等方法督促他,期望能提高他的学习成绩,但都无效果,希望你接手这个班级的时候,能有更好的良策”,得到这个消息后,我就特别关注这个学生,经仔细了解,得知该学生父母在外打工,现在本人由外公照顾,个性倔强,但心肠很热,有较强的影响力,喜欢得到别人的关注,针对这个情况,我特意为他设计了一套学习方案,按照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对他进行引导。首先,我让他担任班级小组长一职,激起他的学习兴趣,发挥他的领导才能,并针对该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我就在平常的教学中设疑,在课堂上巧设疑,于无疑处设疑,唤起他的好奇心,增加学习趣味性,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在每次课堂上,我都有意识提出疑问让他回答,让他在课本里自行找答案,并激发他的想像力,同时让班上所有学生讨论,彻底改变原来硬性向学生灌输的传统模式,成为与学生共同讨论,相互交流的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觉掌握全文知识要点,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问”,一池死水,风平浪静,投去一石,碧波涟漪,可谓一石可击千层浪,在实行创新教育模式后,课堂内就不像以前那样呆板,纯粹的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甚至有时可能看到学生在睡觉的不协调现像,而现在课堂气氛热烈,学习氛围浓重。学生都愿意学习,都愿意共同探讨趣味十足的课本知识,记得在上《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时,课文中有段文字是这样描述的,“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于是我就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她一点燃火柴能看到这种景象呢?”同学甲说:“是她太饿了,产生了幻想”,同学乙却说:“因为那天是圣诞节,而她却又冷又饿,又不能回家,所以产生了幻想”,当时,该学生也参与到同学中一起讨论这个问题,神情专注、态度认真,整个课堂气氛非常理想。

因为改变了教学模式激起了他的学习兴趣,促进了他学生意识,变硬性强迫接受为自己主动学习,到了期未考试,该同学的成绩从最后几位一下升到了前几位,并在后来的小学升初中的考试中,跟许多同学一样获得了优秀的成绩,据学生本人介绍:目前已在重点高中就读,这就印证了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才是创造的原动力,是成功的先导。一个人的创造型成果无一不是在对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取得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先得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用兴趣的磁铁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因此,在现实情况中,一个调皮好动的学生,在传统教育中也许是个后进者,但在新课程标准教学中可能就可以改变成优秀的学生。

在小学语文教育岗位上磨砺了十来年了,深深体会到语文教学的独有特点和深刻意义:是小学生个体自小展现和表达自我的必要途径,又是青少年思品教育的基石,而且是一切人文学科的基础.如何使语文教学的作用和效果发挥的最大,并且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是探讨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终极目标。当今时代的发展急切呼唤教育的方式。本人通过调查总结,认为教学创新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尝试探究式教学,摒弃"填鸭式"教学。 我们都知道语文是学习母语汉语的学科,我们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伟大祖国,积淀深厚的传统历史文化都凝聚在语文中,因此学好语文并非朝夕之事,更不是仅仅通过四十五分钟式灌输就可以掌握的。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只会让学生产生惰性,而没有熟练使用母语的积极性,也因此会有那么多的小学生讨厌写作文。

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以及寻找新知识的求知欲,是探究式教学的目的。比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初步掌握自学的探究能力(如广泛阅读);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同时就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把握文化精髓,让学生诵读"古书"。熟读唐诗三百首,未能作词也能吟。可见诵读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意义。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一课一练几个生词,应该放广视野,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语感和灵感.不需要他们全部理解,只要做到流利背诵,就是语文学习的宝贵积淀和利器.虽然不是立竿见影,但潜移默化中大有好处。

建议广泛阅读,而非选读"作文精编" 。小学生语文基础的优劣,主要体现在阅读理解和作文上。而非局限于儿童读物。拓宽知识和视野,早一点了解社会和生活,培养小主人精神,同时也达到思品教育的效果.阅读刊物可以是全国及当地新闻报刊,优秀读物等等.比如寒暑两个假期,学生如果有效利用的话,在语文能力上会有很大的提高,包括知识宽度,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等。

在语文课写字教学中,除指导写字外,我认为利用好学生自身的资源也非常重要。因此,我利用写字比较好的同学为有利资源,树立他们为榜样,让同学们都来学习他们的长处,经常地组织他们进行欣赏。这样,学生们既明确了榜样的特点,又找到了差距。

班级中,有一位叫苏然的的同学,他的字写得非常漂亮。因此我在同学们的心目中树立了他为榜样,这样,在写字课上我把他的作业拿给大家看,让同学们进一步地了解他,了解他写字的方法以及写字的水平,让同学们把自己的字和他的比一比,让大家找到自己和她之间的差距。在将他平时写字的辛苦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些,最后作出这样一个结论——经过自己不懈地努力,最终能够取得好成绩。而后,引导大家向苏然同学学习,激励同学们努力去做,每天都把自己的字和的比一比,看一看自己进步了多少。在这一榜样的引导下,我们班许多同学的写字水平得到了提高。

另外,还要多树立一些有着不同特点的榜样,让孩子们有所比较,看到他们的优点。在我们班上,不止苏然一个同学是榜样,还有杨宏月同学、郭韵杰等等。杨宏月的特点是:书写整洁,结构匀称,基本笔画写得比较好。郭韵杰同学字的特点是:字体方正,落落大方。而张静同学字的特点是:结构严谨,笔画优美。在课余间,我会组织孩子们翻看他们的作业本,互相学习。让他们明白自己的缺点,并从榜样那里找到补救的办法。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12

本文采用“词串”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金秋水乡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全文读起来琅琅上口,有韵有味,而文中精美的插图更是与词语一一对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把看图、识字、学词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积极创设和谐的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学习、感受和体验。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要让学生喜学乐学,就得千方百计地让他们入境体验。我们的家乡--常熟,是水乡,是个美丽的地方,本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介绍自己熟悉的家乡,并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一系列家乡的美景,为学生建构成一种语言环境,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反应,学生在充满情趣的过程中走入了课文,开始与文本进行起对话来。

二、着眼于整体,克服乏味的串讲分析。

我在精心设计“坐着小船游水乡”这一个环节,通过播放水乡录像把学生带入情境,让学生讲讲读读词串,想想:你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并把你认为最美的地方告诉大家。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观察、朗读、理解、思维等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读为主线,重整体感悟,重语感的培养。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它在人们的听说读写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得到的是整体的感受:烟雾弥漫地金秋水乡,荷塘边随风摇摆的芦苇,荷塘里的老菱、藕及一个个莲蓬,夕阳西下归来的一叶叶扁舟,火红的枫叶,组成了迷人的秋景。通过朗读再现了客观景物、环境气氛,他们透过这些词语,仿佛看到秋天的水乡,感受秋天水乡的美丽。读得多了,积累得多了,语感逐渐丰富了。他们读到“金秋、烟波、水乡”,就好像看到了水乡特有的迷人秋景,读到“菱藕”就有吞咽的感觉,读到“归舟”就想到渔民们的收获,为他们感到高兴。这就是语感。我在进行朗读指导时,较多地给予扶持,较多地安排了扶读时间,先让学生尝试着自读,教师范读,特别难读好的词语,我还适当进行了领读。范读、小老师领读、跟录音读,这些方法看似简单,可对低年级孩子来说非常有效。

本次课堂教学,我尝试去优化教学过程,追求活动化、开放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呈现出了活泼有趣的课堂教学氛围。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13

一直想听听孩子们的心里话,以更好的反思自己,同时这能作为工作一年来的总结,刚好上周中心校来抽考(竞赛),卷子中的作文是以老师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作文。抽考是班级人数的20%,于是在星期天我就布置了这篇作文。想听听所有孩子的心里话。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孩子们的作文写得出奇的好,不管在结构上还是内容上可谓超常发挥,这更让我坚信了作文不是生拉硬逼能挤出来的,作文应能反应孩子的心声,要多注重对孩子的引导和启发,要让孩子去亲身感受,他们才能有兴趣写,有内容可写。

龙头凤尾

批改这次作文我是从头笑到尾的,作文中没有出现缺头少尾的现象,特别是有两个学生化用了《金色花》中的最后一个小节,“亲爱的马老师,这便是我所要同您所说的话了。”瞬间为孩子们能学以致用而感到欣慰。

还有一个孩子开头就让我笑呆了:“教我们语文的马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新老师。您给我留下的难以磨灭的印象,我永远忘不了您。”乍一看,有问题,在仔细读读何尝不是对我的认可和表扬呢。

到底有多漂亮

对我的外貌描写更是五花八门,让我哭笑不得,以至于改完作文我都要赶快找个镜子照照,那个孩子描写的更接近我的长相。有的孩子化用《燕子》的第一段来写我:“一对弯弯的眉毛,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张樱桃小嘴,再加上高挺的鼻子,就凑成了马老师的一张瓜子脸。”其实我想说我不是瓜子脸,而是向日葵脸,看来在孩子眼中我就是标准的漂亮呀。

更夸张的孩子在作文中是这样夸我的.:“语文老师笑的时候非常美,就像花儿盛开的时候一样美。“我们语文老师长得就像千金大小姐,不,千金大小姐也不能和我们老师比,就如美女与野兽,你猜猜谁是美女,谁是野兽,答案就是语文老师是美女,很好笑吧。”看完瞬间我都想哭,孩子你们家都是这么夸人的吗。

共同的心声

孩子们用他们稚拙的话语表达了对老师的感谢,“谢谢老师,你们辛苦了。我忘不了您,马老师!下个学期我会等着你。”总是说娇生惯养的孩子们不懂事,但当他们说出这句话时,我们一个学期的劳累和付出都是值得的,愿感恩之心能伴随这些幼苗们茁壮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14

江南多雨。那迷迷蒙蒙过后,一个个明晃晃的水坑就诞生了。我的那一帮孩子们,下课铃声一响,就飞到那一片晶莹的天地,开始了节日般的狂欢。

其实在心里,作为一个教师的“良知”,我想,我应该把他们“捉”进教室,一脸严肃地训斥他们把脚踩得那么脏,幸而是夏天,大家都穿凉鞋,洗一下就得了……对呀,反正只要洗一下就得了,就让他们玩会儿吧。我开始认真“欣赏”起他们的快乐。

“啪啪!”“哈哈!”两种声音此起彼伏,在偌大的操场上绵延成天地间的绝唱。初夏清凉的世界,忽然变得更加生动了。看着他们高高仰起的脸庞,看着滴滴雨花,我忽然想起了儿童年代的我们,穿着雨鞋走在雨天,从不因为路上的水坑绕道而行,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故意用力踩水坑。没有带伞也无所谓,壮志凌云的在雨中漫步,任凭雨水把额头打湿,任凭雨点打落在自己的身上,伙伴们一起唱着歌向雨天“宣战”……

“丁零零”,上课的铃声响了,看着他们不乐意地走进教室,端端正正地坐在那儿,面对黑板——那儿,写着本节课的内容:习作训练。我忽然觉得这儿的空气在凝滞,凝滞,甚至窒息……我想,也应该是一件那么快乐的事哟!

“孩子们,踩水坑是什么感觉?”看着孩子们狐疑的神色,我非常诚恳地加了一句,“老师从没踩过水坑。小时候我妈不让我踩。”我不忘记做出一脸委屈。

“快乐!”一个男孩说。

“刺激!”又是一个男孩。

“痒痒的,好像雨水在给我挠痒痒。”心思细密的青说。

“好像小鱼儿在啄我,很好玩。”兰说。

“真的吗?有那么好玩?”我故作怀疑状,“谁能说得具体些?”

“老师,你知道吗?我‘啪’的一脚踩下去,那水坑就‘哈哈’笑开了花!”杰杰的妙语总是信手拈来。我立即肯定:“哦!真有趣!”

“老师,我‘啪啪’地跳,雨点就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抱住我的腿,吻得我痒痒的。”

“你说得真逗!”我笑了,“谁能说得更动人些?他们都是在说感觉,耳朵听到的.,身体的感觉,还可以说说眼睛看到的,鼻子闻到的,甚至嘴巴尝到的?”

他们笑着说着,我听着,也偷偷乐着。我又话锋一转:“感觉说完了,确实很有趣,那么,你踩完水坑,有什么感想吗?能让我们分享吗?”

他们的感受更缤纷:

“水坑是一面大镜子,里面照出了我那个调皮的灵魂!”最深沉。

“感谢老天下一场好雨,感谢水泥地‘宽容’我们。”最可爱。

“如果妈妈也能陪我一起去踩,感受这种快乐,她就不会骂我了。”最经典。

……

我“不怀好意”地说:“既然踩水坑那么好玩,可爸爸妈妈又不理解,就让我们写一篇《踩水坑,真——》的文章,让他们也感受我们的快乐!一定要让他们读了我们的文章,也很羡慕!有信心吗?”

“有!”

望着窗外的雨又在淅淅沥沥地下着,滋润着万物,看着教室里的“小雨”也在悄悄地下着,他们一个个认真的样子、甜蜜的笑脸,会给我留下永远的回忆和成功的快感。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15

近日,在秀水小学参加了关于“课堂读书时间不少于10分钟”的集中培训,有幸聆听了三位教师的阅读指导课,下面就结合“课堂读书时间不少于10分钟”这一主题,谈一点粗浅的认知:

朗读历来是小语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新课程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建议》第13条更是对课堂读书提出了明确要求:“重视和加强读的训练,力求在课堂内达到读通、读懂、读好三个层次的要求。每堂课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般应达到10分钟左右。朗读与默读并重,能根据教学需要并结合教学情境指导学生的朗读、默读、诵读和背诵。”

然而语文课不闻读书声和少闻读书声由来已久,至今亦然。“满堂灌”时代也好,“满堂问”时代也好,一节课读书时间不足10分钟,一篇课文学过大部分学生都难得读上一遍,一年课堂阅读时间不足几十个小时,然后分析训练做题、合作讨论交流,只听老师滔滔不绝、小组活动热热闹闹而不闻学生书声琅琅的阅读课不是好的阅读课。语文学习不读书,没有了感受,联想、思考、领悟、积淀、提升的过程也就偏离了语文教学的轨道。

有老师认为读还不容易?不就是10分钟的事情,我就做足10分钟给你看,我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挨个儿上演;我读句、读段、读全文轮番上演,别说10分钟,就是30分钟也不在话下。确实,有心凑这10分钟并不是难事,但《教学建议》提出的10分钟读书是“质”与“量”的统一,10分钟只是完成了“量”的问题,而 “质”则要求在这不少于10分钟的读书时间里达到“读通、读懂、读好”这三个层次的目标,并且在达到这样目标的过程中能结合情境指导学生朗读、默读、诵读和背诵。

因此,我所理解的课堂不少于10分钟的读书时间应是有效的读而不是机械的读。然而要做到有效读书,现今的语文课堂除了读书时间太少之外还存在以下问题:

1、朗读的目的性不强。齐读,分组读,个人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

2、朗读的面太窄。语文教学最基本的目的之一就是会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又怎么能达到会读呢?

3、教师的朗读指导单一。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带着xxx语气读一读”,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溶“导”、“练”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的内蕴。常听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

萨特曾说过:“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那么,教师应如何有效的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悟出文章的内涵,使课堂不少于10分钟的读书时间成为精彩的华章而不是匆匆走过场呢?

我想首先语文老师应对朗读引起足够重视。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保证充分的读书时间。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特别是自学性课文,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

2、注重朗读评价。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

2、扩大朗读训练面。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低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分角色读,表演读,分小组比赛读,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

3、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

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它们相辅相成的,必须有机结合。

4、形式多样,合理运用。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

在所聆听的三堂阅读指导课中,我认为梁春萍老师执教的`《怀念母亲》就是一堂很好的读书示范课。

1、结合语境理解。梁老师的读书内容安排的是“三读”——读词、读段、读全文。

一读词语不是机械的读,而是带着对词语的理解读,把词语读得有声有色之后,让学生用所读词语来说说课文内容,既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又对全文有了整体的认知。

二读段落声情并茂,尤其是第二自然段的课文朗读,可谓是层层递进,不仅对文本语言的深层挖掘丝丝入扣,更是在每一次的挖掘过程中循循善诱,把学生的理解、感悟引向深处。学生在深有感触之后,情感的迸发自然水到渠成,所以每次朗读都是文本与心灵的有效对接,读得也层层深入。

2、超文本链接。梁老师的课中出现了三次超文本链接:《世说新语.方正》;引用季老的话“为了避免用今天的情感纂改当时的感情,几次引用当年的日记和文章片断是为了保存当时的感情”;《赋得永久的悔》(片段)。

我认为最成功的莫过于链接《赋得永久的悔》。梁老师抓住第二自然段中“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等表现作者“终天之恨”的句子与《赋得永久的悔》进行了成功对接,学生在超文本链接中更深切的感受到了作者的终天之恨,之悔,之痛,心灵深处一次次受到了强烈的震颤,作者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在这样的情境之中,学生的每一次读成了课堂的亮点。

3、深情渲染。能否把学生的读引得入情入境,首先教师得参透文本,深入到文本的情境之中去,如果教师自己都不感动又如何能感动学生呢?梁老师在情境创设中的一个杀手锏就是自己的声情并茂。通过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沉痛、哀伤的情绪,梁老师在上课伊始就让学生的情绪慢慢沉入到了文本的情感之中,更通过音乐的催化,为情感的营造推波助澜。整堂课,学生心随文动,仿佛触摸到了作者的灵魂深处与他恨并痛着。

真实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书声琅琅的课堂。读的过程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唤醒学生主体意识的过程。只要我们教师用心营造,有效朗读,那么学生一旦领悟到诵读的妙处,便会沉醉其中,欲罢而不能,这样的课堂怎能不奏出精彩的华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