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美女性范

位置:首页 > 情感 > 阅读

三年级的教学随笔15篇

阅读1.07W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不少让自己印象深刻的随笔吧?随笔通常作者通过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的一种文体。什么样的随笔才算得上是好的随笔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的教学随笔,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的教学随笔15篇

三年级的教学随笔1

课文《检阅》讲述的是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节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节的xxx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xxx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一致喝彩。

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了一些效果:

1、录象揭题,一举两得。

本课开始,我就给学生播放了建国六十周年国庆阅兵式的录象。放完后,请学生说说感受。录象的播出,学生一方面理解了检阅的意思。更重要的是通过看录象,让学生感受阅兵式的`庄严、隆重的场面,让学生明白这是多么重大、要求又是多么严格的事。同时,为后面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做好铺垫。事情这么重要,怪不得孩子们会犹豫不决该不该让博莱克去。同时,这么重大的事也让博莱克参加了,更可以看出孩子们做出这一决定的伟大。

2、大胆想象,移情体验,感受人物的心理。

在让学生体会“这个小伙子”和“这些小伙子”分别棒在哪里时,我主要让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语大胆想象、移情体验、感情朗读来体会人物心理,从而感悟到人物的高尚品质。我还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看着博莱克此时精神的样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并适时地播放了一段视频,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开阔了:“博莱克好几次都走不好,但他还是坚持练习”;“他摔倒了,但还是坚强地爬起来”;“他比其他的儿童队员练得更刻苦,更认真”……通过这样的理解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博莱克的坚强与自信,体会到他真的很棒。

在理解“这些小伙子”棒在哪里时,主要通过让学生感受讨论时儿童队员矛盾的心理。引导学生研读儿童队员讨论的部分,想一想他们作出这个决定容易吗?从哪里感受到做这个决定不容易?学生在反馈时,我主要抓住了“怎么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呢?”“队员们鸦雀无声,在想些什么”这些重点的地方移情体验感受队员矛盾的心理,在这里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队员们矛盾的心理进行体会,学生体会的不错。可见学生感受到儿童队员对残疾儿童的关心与尊重,让学生明白“这些儿童队员棒在孩子对同伴的关心和尊重”。

3、以读为本,以读促悟。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节课,我在引导学生任何一个环节的学习上,过度的方法,采用的手段,都是朗读。第一次朗读,目的在读通课文,了解大意。聚焦博莱克的画面,也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方法感受自信的博莱克。检阅之前孩子心理的分析更是通过朗读来体会。读一读,划划词句,读一读孩子们当时的心理。通过朗读,学生理解了,通过朗读,学生投入了,通过朗读,学生感悟了。

三年级的教学随笔2

在新教育的课堂中我们更新了自己的课堂教学理念,增长了知识。

特别是他们的资料让我大开眼界。如学生的故事情节绘画,他们有绘画册,仿写诗歌会有诗歌集,仿编故事有故事书,学生日记、中高年级的读后感,或做的手抄报,还有他们的读书交流活动,老师的随笔,老师的班级记录等等。都做的特别的详细、精致。这说明什么呢?如果没有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没有平时真正的体验、实践、落实,就没有我们看到得堆积如山的成果展示。他们把新教育真正的落到的实处。他们的老师、学生、家长真正的走在了新教育的这条幸福之路上。

课间我们参观他们学校的校园文化的时候,每到一处都有学生给我们主动介绍。他们吐字清晰、落落大方,介绍的也很有条理。让我感觉到这群小家伙口才真好。这才是真正的体现了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主人翁意识,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自己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了。

其实,我觉得新教育就像是那天二年级读写绘课中老师所讲的一锅石头汤,需要每一个人的付出,正因为有了每一个人的努力,才有了今天新教育的精彩展示。我们的老师、学生、家长辛苦着,收获着,成长着,幸福着。我们才真正的走在那条幸福的教育之路上。

三年级是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年级。培养三年级学生的`语文能力,应着重放在段的训练上。三年级段的教学主要任务是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结合有关内容,展开合理大胆的想象。能找到重点句,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知道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

1、读段: 在段的读、说、抄、写过程中,读是基础,读懂一篇文章要遵循一定的过程,一步一步地读下去,达到透砌理解。过程得当,能理解得顺,理解得深。应抓好三个环节。

一是初读,读出“顺”字,要读准字音、读好停顿、重音,乃至速度、语气,能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

二是理解,要突出“思”字,要把学生学语文的过程和学生的认知过程统一起来,让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思想内容,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心理历程。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路。对于重点段落,要让学生在读熟的基础上,通过讲读,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三要熟读。要指导反复诵读,直至熟读成诵。使学生能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意思,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说段:说段在读段之后进行,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段的思想内容的理解,这样把课文语言转化为个性语言,对课文语言进行同化。刚开始说段训练时,学生会用接近原文的句子的复述甚至是背原文,老师应具体指导学生一句一句地说,然后,把整段话连起来说。在指导说段时,还应把概括地说和具体地说结合起来进行。课文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等,可以联系课文,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能写就不说,能说就不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写段:在三年级段的教学中,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学生建立段的概念,必须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及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段的组合规律,真正读懂一段话。然后及时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段的组合形式,进行写的训练,使读和写有机的结合起来,把读写训练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这样吸收在前、表达在后,既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对段的理解与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写的能力,学会写好片断,读写相互促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告诉学生写段时。第一句概括段的意思;中间用几句话对第一句展开记叙;末句要总结段的意思,但字面不能与第一句重复。用自己的话写课文某段话的意思,要求用总分段式来写。

仿段。规定选材范围,要求用总分段式写。本册教材后有很多写段的练习题,应尽量让学生多动笔进行写段训练,使学生语文能力有所提高。许多作品,特别是一些文学作品,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情感。这是因为,作者在现实生活中对他所接触的事物有了某种情感,才会产生表现这一事物的欲望和动机,要么直抒胸怀;要么将情感渗透、隐含在事理的记叙和论述之中。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精选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多是感情色彩浓重的文章,既体现了作者健康向上、美好高尚的情感,同时又体现了作者对丑恶、虚假、病态、庸俗情感的批判。人的美好的情感是后天习得的。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在一次又一次体验课文中对各种美好的情感的赞扬和对丑恶情感的批判中,形成对美丑、善恶的分辨能力,形成爱美扬善、忌丑憎恶的比较稳定的、持久的态度体验,即在心中逐步形成美好的情感世界。因此,阅读教学在培育学生美好情感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得天独厚的条件。

请看教材《翠鸟》这篇课文的最后一段话:“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老渔翁跟我们说:‘孩子们,你们知道翠鸟的家在哪里?沿着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很小,里面很深,逮它很不容易啊!’我们只好打消了这个想法,在翠鸟飞来的时候,我们远远地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希望他在苇杆上多停一会儿”。这本是一段充满情感的语言。但是教学中,有的教师却很容易将理解的重点放在翠鸟住处的特点上,大讲什么翠鸟的生活习性。这和作者的初衷就相去甚远了。其实这段文字处处都洋溢着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由想逮到打消念头到远观希望多停留一会儿,无一不体现着对翠鸟的喜爱。“打消想法”是对“真想”的无奈与失望,“远观”和“希望”又是对失望与无奈的补偿,一个“情”字贯穿个这段文字的始终。如果忽视了这段文字所蕴含的情感因素,就可能在理解上出现偏颇。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因此,感情内容是语言意义组成部分之一。

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那些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所以体会语言所表达的感情,又是理解语言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人在阅读时,对语言所表达的感情内容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能否把握住文章的情感内容;二是能否对把握住的情感内容迅即做出自己的情感反应。这种“把握”与“反应”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必须要让学生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感情内容,同时对语言所表达的感情产生共鸣,感情的参与,将会使人们对语言的理解变得更加丰富和敏锐。总之,指导学生阅读,不仅要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内容,还要重视引导学生体会感情,如若抛开对语言的情感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就不可能对语言做出准确、完整的理解。

4、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语感的培养:值得一提的是,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十分重视语感的培养。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的一种丰富的、敏锐的感受能力。语感虽然和心理学、语言学、文学乃至于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首先提出语感概念的却是语文教育家夏沔尊先生。这说明语感这个概念从它诞生那天起,就和语文教学有着不解之缘。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对语感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直至写入目前的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所涉及的问题极为广泛,对它的研究与认识永远不会完结终止。旧的问题尚无定论,新的问题又接踵而来。否定之否定,反思与发现,回顾与展望,这些都是在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的正常现象。应该承认,对阅读教学的规律,我们的认识还是很有限的,本文也只能就其中的某些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不妥之处希望得到同行的批评指正。

三年级的教学随笔3

今天,很累,也很有成就感。

早上,抽签决定了301班的成员,一共有44名新生,男生26名,女生18名,每个班男女比例基本如此,男女性别失调可见一斑。

一数,外地生26名,本地生18名,呵呵,两个“26”,两个“18”,这数字还真巧,蛮好记的。想想我们班的外地生比例还算比较少,心里暗自欢喜。倒不是瞧不起外地生,实在是那些民工子女缺乏家长的管教,无论是成绩还是行为习惯,都较之本地生要差。

抽签完毕,从后三楼到前一楼,往返搬运课桌,累得够呛。好在拖牢了副班主任,两人一起“锻炼”,倒也干得挺欢。

看着乌漆抹黑的教室,心里干劲挺足。幸亏本班教师子女多,“近水楼台先干活”,也就只能先拿他们来帮帮忙了。

一个下午,姜玥、孙舒凡,再加上打电话找来的两个小不点──蒋雨琪和绍依敏,凑上我和“副班”,一共六个人,把教室彻底清洗了一遍。

四个小不点,还真的很听话,估计家里也从没这么干过,今天却在我的指挥下,汗流浃背,跑进跑出,抹上抹下。累得腰酸背痛的她们,一根棒冰,就让他们眉开眼笑,欢喜异常了。这些孩子,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她们。

方校走过教室,笑着夸我们,心里挺开心的。呵呵,其实我也和孩子一样,喜欢校长的“棒棒糖”奖励呢!

看着整洁的教室,抚摸着桌子上摆放整齐的崭新的课本,尽管累得两腿灌了铅似的',心里还是止不住的兴奋,后天,我将迎来我的又一届孩子──四十四个花一般的孩子……

三年级的教学随笔4

导学案”如何导入新课怎样有效地导入课题,精彩开始每一课,引发学生的兴趣,快速进入角色,是教师要不断地探索和研究的课题。精彩的课题引入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他原有的知识,能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用恰当的方法导入新课,将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导学案的教学中,我们导课的第一环节是温顾互查,简单的说就是回忆旧知识,同桌互查旧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复习导入。这样的导入方法能够让学生在联系旧知识的同时,降低新知识的难度,能帮助学生顺利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状态中,能够比较容易地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有好处,但是是否每一课时,每一种课型是否都适合用这种导入方法呢?

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觉得并不是每种课型都能用这种导入方法,在每个独立单元的新内容,第一次学生新接触的新知识点,就没办法用。有些课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反而效果更好,对于计算类的课,就用复习的方法就比较合适。所以,我觉得“导学案”的导课方法,应根据课的类型灵活地选择适合的导课方法,不应固定一种统一的导课方法,只要导课的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是积极的,对于教师的教学是有利的就可以了。当然,在导学案的运用上,我们还在摸索,相信在不断地研究之后,我们一定会找到一种最适合导学案的导课方式。

三年级的教学随笔5

很庆幸能够来到xx二小工作,在这里有和蔼的领导们,可亲的同事们,更重要的是,我在这里能不断学习,无论是做人还是教育工作上,要做一个不断进取的教育人。告别学生时代,自己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另一个起点,如今,我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学生,成为一名青涩的`老师。入职一个多月以来,在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成长活动中,我们青年教师听课、评课,反思、进步。英语组的各位优秀老师鼓励我多去听课,给我提供了热情的指导,我从她们身上看到了学术与实践有效结合的可能性。邵校长、高校长以及我的师傅杨晓梅老师在听过我的课之后,在英语教学方面给了我很中肯的建议,我受益匪浅。在此期间,我逐渐进步,然而教育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大不足。

小学三年级英语学习的单词一般都比较直观,贴近学生生活,因此在单词引入时我采用直观教学方式,用图片、动作、表情、实物、简笔画等给学生活灵活现的展示,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加深了他们的记忆。

为了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英语课堂中往往会运用游戏、活动等方式,使学生在快乐中习得知识,但是课堂秩序的维持就成了我最大的苦恼。比如在Lesson5Let’sact环节中,许多学生在做动作时特别兴奋,有的还大声高喊。究其原因,在于自己的教学环节设置不合理,不够吸引学生;在游戏之前,应该讲清规则,纪律要求,防患未然。

在上课时间方面,我的节奏把握的不太好,往往会前紧后松,有的时候甚至会讲不完新知识。为此,杨老师建议我多听其他教师的课,学习她们的课堂组织流程,课堂游戏应该为课堂教学服务,不应占用过多时间,喧宾夺主。

另外,在课堂管理方面我还需要多多探索,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培养他们良好的日常学习行为习惯至关重要,比如课前准备、端正坐姿、做活动时的规矩等方面都需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多加训练。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向老教师请教,学习她们如何组织教学、如何进行课堂管理、如何对学生行为进行评价,努力成为一名学习好、工作好的英语教师。

三年级的教学随笔6

三年级是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年级。培养三年级学生的语文能力,应着重放在段的训练上。三年级段的教学主要任务是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结合有关内容,展开合理大胆的想象。能找到重点句,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知道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

1、读段

在段的读、说、抄、写过程中,读是基础,读懂一篇文章要遵循一定的过程,一步一步地读下去,达到透砌理解。过程得当,能理解得顺,理解得深。应抓好三个环节。

一是初读,读出"顺"字,要读准字音、读好停顿、重音,乃至速度、语气,能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二是理解,要突出"思"字,要把学生学语文的过程和学生的'认知过程统一起来,让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思想内容,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心理历程。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路。对于重点段落,要让学生在读熟的基础上,通过讲读,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三要熟读。要指导反复诵读,直至熟读成诵。使学生能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意思,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说段

说段在读段之后进行,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段的思

想内容的理解,这样把课文语言转化为个性语言,对课文语言进行同化。刚开始说段训练时,学生会用接近原文的句子的复述甚至是背原文,老师应具体指导学生一句一句地说,然后,把整段话连起来说。在指导说段时,还应把概括地说和具体地说结合起来进行。课文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等,可以联系课文,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能写就不说,能说就不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写段

在三年级段的教学中,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学生建立段的概念,必须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及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段的组合规律,真正读懂一段话。然后及时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段的组合形式,进行写的训练,使读和写有机的结合起来,把读写训练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这样吸收在前、表达在后,既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对段的理解与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写的能力,学会写好片断,读写相互促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告诉学生写段时,。第一句概括段的意思;2。中间用几句话对第一句展开记叙;3。末句要总结段的意思,但字面不能与第一句重复。用自己的话写课文某段话的意思,要求用总分段式来写。3。仿段。规定选材范围,要求用总分段式写。本册教材后有很多写段的练习题,应尽量让学生多动笔进行写段训练,使学生语文能力有所提高。

三年级的教学随笔7

三年级教学计划中的是《我的小天地》,这是一节造型·表现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准备好水彩笔或油画棒,勾线笔等美术用具。课前我已通知小朋友带好相关的工具,课还是有大部分孩子没带,这让本课无法正常地进行。课中,我比较生气,批评了很多小朋友。

课后,我进行了反思: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他(她)们不喜欢我?难道他(她)们不想上美术课?找到原因之后,我才释怀。原来他们在一、二年级时没有这个习惯,很多小朋友会忘记带。鉴于此,我在课上再三要求:“以后每一节美术课请大家带好一支木头铅笔、一块好擦的`橡皮、一盒水彩笔或油画棒,除非张老师有其他的要求。而且,画画时不可以用尺子,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做到的对不?”

经过多次的强调,小朋友终于能主动带好上课的用具了。我在课上表扬道:“我为小朋友高兴,因为你们有进步了。”

三年级的教学随笔8

教了几年的小学三年级数学,从中我体会到了以下几点:

1、小学三年级,正是过渡时期,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氛围。但是,要想让学生一堂课40分钟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教了几年的小学三年级数学,从中我体会到了以下几点:

2、对于优生,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得不要让他处在胜利之中。

3、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有时你把他叫起来。他根本不知道你讲到哪里啦,对他们来说心不在焉。要不断提醒他们注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

4、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订的目标就不要太高。这样不止他们自己觉得有希望,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的。有时间要多帮助他们,给他们讲一些非常简单的知识,让他们一点一点的进步。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他喜欢你才会愿意学这门学科。

但是,教学中,我明显存在许多不足。比如,合作交流较少等。在今后教学中,我一定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学习习惯。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年级的教学随笔9

本周天蓝地绿,阳光甚好,所有的东西都有新的开始,学生们也正式迎来新的体育课,可是我却有点胆怯了,今年六月份在三年级体育课上发生了一个很不好的教学事故,学生在进行200米跑的过程中摔倒了,锁骨骨折,开刀手术。一系列的事故处理,真的让我当时心力憔悴,我无法面对受伤的那个学生,可是教育是一辈子的,此生都要与教育有关了,这些是我逃不掉的,也是我必须面对,迎接的挑战,我根本不能退缩,因为它是我的职业道德决定的,我退缩意味着我将不配这份工作,对不起这个职业。

体育课真的是一个很开放自由,启发的课堂,但是它又是一个很容易发生事故的课堂,任何一个很小的`疏忽都能造成沉痛的代价,通过这次事我总结了很多,给大家共勉,希望引以为戒,也希望所有的小朋友快乐成长,无忧无虑。

1、课前要加强场地器材的安全性检查

设定好安全的活动区,除应考虑本班学生上课的需要外,还应考虑其它班级的上课情况,要事先和其他教师打好招呼,场地大小要留有余地,要有明显的界线,最好能安排小助手或见习生在场地周围做好警戒工作。器材的检查同样重要,对一些破旧的器材要及时淘汰。

2、要了解学生健康状况

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安排具体的教学活动,对体质特殊或有疾病的学生,要在课前有所了解,在课中给予适当的照顾。

3、要重视专项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的安排要灵活、充分,除一般性准备活动外,适量增加上肢、肩部、腰腹部位的活动。

4、组织管理要严密

安排教学步骤时,注意引导学生,让学生做到先易后难,组织练习时,选择安全的练习队形,课中教师思想必须高度集中,做到全神贯注,熟知在什么时候易发生事故,清楚学生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有针对地对不安全因素进行防范,从而安全、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5、要注重自我保护

教会学生自我保护的方法,练习时思想要集中,教育学生要有安全意识。

6、表扬与鼓励要及时

及时到位的鼓励有利于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减少意外伤害事故,适时得当的表扬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助于挖掘学生潜力;提高练习兴趣,增强安全责任感。在一定程度抑制和消除了不安全因素,也是保障教学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7、课后要及时总结

课后教师要及时对已完成的一次教学任务作一个实事求是的总结,积累丰富的防范事故的实践经验,为下一次课提供教学指导。

总之,作为体育教师不仅要能在出现运动伤害事故后及时采取必要的现场处理,还要了解这项运动易发生伤害事故的原因,从而在教学中强化组织管理,做到最大可能地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

我们体育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健康的课堂环境,应以学生身体健康为本,树立安全意识,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在课前要认真备课、备教材、备教法、备场地、备学生,缺一不可。做到对环境、场地、器材进行细致地检查,排除安全隐患,杜绝事故发生,让学生安全、愉快地学习。设想一下,如果教师在课前、课中细心一些,那么以上几个课例中的失误都是可以避免的。

由于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胆创新固然必要,但千万不可忽略了安全因素。

三年级的教学随笔10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学会了估算,有了估算意识,运用估算知识,能够解决很多不用算出准确结果的问题。

估算教学在小学三四年级数学教学中很常见,由于学生年龄小的原因,很多不会采用合适的方法来估算。很多老师在教学时也很头疼,不知道到底该如何进行估算教学。因为估算是要与实际情境结合的,你不可能把每一种的实际情境都给学生呈现出来。

在人教版的老教材中普遍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教学估算。但在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中,略做了改动。在教学加法估算时,加入了大估和小估,即在估算时,为了便于判断估算所得的和与原来两个数的和的大小关系,两个加数要么都同时看大,要么都同时看小,具体是同时看大,还是同时看小还得看具体的情境中提供的数。

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初步有了近似数的概念,都是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在教学教材的例题时,我先复习了近似数的有关知识,然后出示例题的情境:两个年级各有223个和239个人,同时去看电影,让学生估一估,441个座位够不够。在这个环节中给学生教学两个加数同时估小(即223看成220,239看成230),便于判断最后的结果比223加239的`和要小,如果一个看大,一个看小,最后不好比较结果的大小。上完新课之后,紧接着是课后的做一做,把两个加数(169和196)同时看大,这和学生采用四舍五入方法的结果一致。

等到晚上做家庭作业时,就有好几个家长打电话询问估算的方法。等到第二天作业收回来一看,学生已经分不清什么时候大估小估,什么时候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估算,全部要么同时大估,要么同时小估,252可以看成250,259也可以看成250,等于与之前所学的四舍五入求近似数完全脱离关系。我只得又强调什么时候四舍五入估算,什么时候大估或小估。

其实我认为没有必要让老师这样头疼,如果教材把其中的239改为234、233、231等数,学生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数,也能看出是把原来的两个加数看小了,也能比较出估算结果与原来两数之和的大小关系。毕竟学生学习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在以后四五年级中还要运用。这里的大估与五年级数学小数中的“进一法”,小估与小数的“去尾法”,都属同一方法求近似数。在五年级教学“进一法”和“去尾法”,学生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而在三年级教学大估和小估,学生却分不清了。究其原因还是小学生年龄小,理解力达不到。

估算教学,想说爱你不容易。

估算教学,没有最头疼,只有更头疼。让我如何去教学?

三年级的教学随笔11

“倍”的概念是一个起始概念。这一概念知识的生长点是乘法的意义,有关倍数的三类应用题、分数、百分数的应用题,都与“倍”的概念有很密切的联系,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很难会遇上有关于“倍”的问题。所以“倍”概念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很抽象的。

因此,教师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制定了切合实际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重点、难点把握准确。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体现了层次性和坡度性,由例题开始,要学生画图,学生边画边想边说,初步感知“倍”的含义。通过把2只猫当作1份,狗的只数有这样的4份,我们就说狗的只数是猫的4倍,从而引出4个2就是2的4倍。然后再增加2只狗,让学生完整地说谁是谁的几倍,再增加2只依然让学生说。最后增加1只猫,问现在的倍数关系,学生自然地就去圈一圈,画一画,然后找出倍数关系,但是由于教师课件没弄好,原来2只1份的影响了学生,很多学生画出来的还是2只一份。然后通过摆图,看图说一说,画一画,填空等练习来加深对“倍”的理解,体现了循序渐进的要求。接着让学生充分画图,讲数理,做第一层次的练习,再做游戏,第二层次摆图(1、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2、△△△、□的'个数是△的几倍)加深对“倍”的含义理解,除了巩固知识外,还加强数理的表述,最后,看图找倍数关系,起到巩固知识,反馈检查,灵活运用的作用。整个教学过程,老师始终抓住把什么当作1份,有几个这样的1份,就是这样的几倍这个数理来帮助学生建立“1倍数”的概念。

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数学知识是一条明线,得到数学教师的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是一条暗线,容易被教师所忽视。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比交待知识更重要,因为这是数学的精髓和灵魂。教给学生思考方法、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未来发展服务,让学生在脑海里留下数学意识,长期下去,学生将终身受用。

数学思想方法包括:集合思想,符号化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对应思想、化归思想、统计思想、极限思想、分类思想等。在这节课里,体现了教师在教学的同时,注意进行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倍”的概念的感知和理解都从图形入手,使抽出的概念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从摆图到看图再到摆脱直观,用数字说出倍数关系的过程和第7页第1题第3小题线段图的练习都反映出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

数学思想方法在整个小学阶段很多教学内容都可以渗透,如在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进行对应思想的渗透;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进行转化思想的渗透等,我们很多数学教师都是这样做的。其实数学思想方法都呈隐蔽式的,教师有意无意都在渗透,提高意识后,选择适当时机进行渗透,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供机会,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二、重视操作活动,发挥主体作用

教师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获得丰富感性认识,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由新课开始,学生和电脑一齐画图,带着把2只猫看作1份,狗有这样的几份,应怎样分的问题去操作,接着再画这样的1份,画完后说狗的个数是猫的几倍,再通过几个层次的摆和说,让学生感知和理解“倍”的含义。整个操作过程层次分明,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画一画等,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从参与学习过程,不是为操作而操作,而是把操作、理解概念、表述数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看自己摆的图来说数理,降低了数理表述的难度,落实减负的要求。通过操作,让学生既学得高兴又充分理解知识,形象直观地建立1“倍数”概念,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三、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教师从学生喜爱小动物入手,创设带小朋友游动物王国的故事情节,通过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动物造型吸引学生,调动了学习兴趣,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

教师设计了拍手,扮动物叫,找出图上小动物的倍数关系,布置作业。用倍的知识说话等环节,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际中感受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感到生活离不开数数学就在我身边,从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作用。从拍手怎样才能听得清楚是教师拍的2倍,看图找倍数关系等,都不难看出老师着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反映数学实用性的机会很多,只要教师把握机会,就能让学生充分体现数学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年级的教学随笔12

大数的写法,一直以来都是大数教学的难点问题,不少学生无论教师怎么讲,就是不能领会写数的要领,写出来的数总是错误百出。比较典型的错误主要有:1. 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写零,写几个零,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数位顺序;2. 错误的认为写数就是简单的把每级的数全写下来,拼成一个数,如:二十五万三千,写成:2500003000。学生一旦出现这方面的错误会给二次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如何解决写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呢,今天课堂上学生发现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案例]:

学生先自主探索大数的写法。

师:同学们已经会写大数了,你们能将写数方法交流一下吗?

生:先分级。

师:数都没有写出来怎么分级呀?

生:不能把汉字分级吧!

生:我是先写亿级的数,再写万级。

生:在读法里先找“亿”字,它前面就是亿级,写下亿前面的数,再找“万”字,写下万级的数,最后写个级的数。

师:找一个数试试看。

生:三百零五亿四千万,先找到“亿”字,亿级就是三百零五,写下305,“万”前面是万级,再写下4000,最后写个级的4个0。合起来就是30540000000。

师:如果是二十五亿零九万零三百,按照这种写法,先写的亿级的25,再写万级09,最后写个级的0300,合起来就是20090300。

生:不能,这个数是二千零九万零三百。

生:老师万级写错了,万级应该是四个数位,你只写了两个数位,还有千万位和百万位的零没有写。

生;每级都有四个数位,没有的要用零来占位。

……

紧接着,我和学生尝试着用这样的方法写了不少的数,学生发现这个方法真管用:在写数时只要找到每级的数,再把各级的数从高位依次排列,就组成了要写的大数,只是在写的时候一定要记住每级都有四个数位,哪一位没有就用“0”来占位。

过去教学写数都是借助数位顺序表,但学生仍旧不能一一对号入座,时常出错,可今天用学生发现的这种“找级”的方法,效果真的很明显。通过作业的反馈发现:全对的占了近一半,大部分学生的有些细小的失误,但不影响他们正确的写数,58人中,只有三、四个学生需要进行二次辅导。

与教材上介绍的方法相比,可能这种方法还不够完美,还有许多需要补充、完善的地方,但这毕竟是学生自创的,代表了他们自己的智慧,同时这也是最适合他们、最易被他们接受的方法。“适合学生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三年级数学教学随笔【四】

三年级的教学随笔13

《燕子》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优美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湖面上飞行、在电线杆上歇息的情景。

这篇课文要读懂它,必须要与生活联系起来学,才能学得灵活,觉得透彻。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感悟燕子优美的外形、优美的飞行姿态、歇息时美妙的意境,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力和鉴赏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活动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助学提示:读课文用“————”画出燕子的外形特点,并带着自己的.感情读一读,试着背一背。

填一填:

一身( )的羽毛,一对( )的翅膀,加上( )的尾巴,凑成了( )的小燕子。

在理解“赶集”一词时,我让学生先说说自己去赶集时的感受,再想想课文中是说谁赶集?为什么这样说呢?学生通过与生活联系,一下子就明白了春天花开之多,给人以热闹的感觉。在学生观赏了春天美景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谈谈你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赞美春天;在让学生感受春风、春雨的柔美和燕子的活泼可爱时,让学生联系已学到的一些古诗词来说说。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

活动二:感受燕子飞行时和休息时的美助学提示:

1、燕子飞行时都有哪些特点?

2、燕子休息时都有哪些特点?

先自主学习再小组内交流讨论课文第四自然段描写了燕子歇息时与春天景色互相映衬的美丽画面。文中把燕子落在电线杆上歇息的情景比喻成五线谱,学生较难理解。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说说燕子飞倦了怎样休息?启发学生想象:对照一下插图,再闭上眼想象,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杆上的燕子变成了什么?那几根电线呢?书上哪个词表示出了看不清楚?谁能把它画出来?一位学生在黑板上先画了几根若有若无的细线,又在细线上画了几个小黑点。我随手在画上添了几根线,把学生画的小黑点连成了一组五线谱。问:“这像什么?几只燕子变成什么了?”仔细读读句子,品味一下,联系刚才想到的,又能体会到什么?再闭上眼睛,把烂漫无比的春天和燕子歇息时的情景联系起来,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通过想象,学生不仅感悟到了燕子歇息时的静态美,而且领悟到了活泼可爱的燕子与春天景色互相映衬的美丽意境,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欣赏与鉴别的能力,而这也正是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活动三:拓展阅读燕子总是跟春天联系在一起,诗人喜欢描写燕子,老师也带来了几首与燕子有关的诗词,让我们读一读,勾出描写燕子的诗句。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通过拓展阅读不断丰富学生想象,链接生活实际,促学生的语言积累。

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本来以为学生很容易进入角色,可是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积极性不高。有可能是开学初,学生还没有进入学习的氛围中。就如体会小燕子飞行这一段内容时,我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能抓住“斜着身子”、“掠过”、“一转眼”横掠“……等体会到燕子飞行的轻快。有的也能从中体会到燕子喜欢春天,高兴了,还会变着花样飞行。这些固然令人满意。然而大多数学生当的陪客却让人揪心。这也应该是我课堂教学中需要突破的。

三年级的教学随笔14

今天和一个老师交流,《七色花》一课,谈到哪一瓣花用得最有意义。当时她的学生思维非常活跃,说了很多种,有的说第一片花瓣最有意义,没有这一片,她根本回不来,后面的事也就不存在了。有的说倒数第二片有意义,玩具太多了,交通堵塞了,这片花瓣帮助了全城的人。……老师逐个引导分析,最后让孩子们得出统一的结论,最后一片花瓣最有意义,确实这也是编者的意图。

我说,看出不少孩子并不服气,虽然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不得不认为最后一片花瓣最有意义,但是在内心,他们不一定接受。这位老师说,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是一方面,不等于不引导,他随便瞎说也不管。我说,是的,尊重是一方面,价值引导又是一方面,不能为了盲目尊重失去我们应有的价值引导。但是这一课从孩子们的角度看,孩子们对其他几瓣花用法的看法也不无道理,就说到北极去吧,这一难忘的经历对她来说就能说没有意义吗?关心他人确实是美德,是应该引导学生去感受,但是我们不能过于强调语文的教化作用,把我们的体验强加给孩子。这样做导致的后果是什么呢?

请看这位老师跟我说的她做的这样一个小实验。她说,昨天给学生发了一个通知:“告家长书家长同志:您好!为迎接十六大的胜利召开,教育局党委定于十月三十一日下午组织全系统听党课,我校为大会主会场。因此,我校根据上级要求,周四中午12:10分放学,下午不上学,在家里完成作业,请家长监督孩子完成作业并教育孩子注意安全。*****小学* 月*日”让学生找认为最重要的话,学生找了好多条,诸如十六大胜利召开;组织听党课;家长监督完成作业等等,就是找不到最主要的信息——下午不上课。

为什么会这样?对孩子来说,下午不上课是非常振奋人心的消息,值得为这个消息振臂高呼。想想我们大人如果有半天意外的休息那种感觉吧。为什么孩子们都找不到这一句,老师觉得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太差了。

我说,不完全是这个原因。主要是孩子们没有从自己的角度来找,他们是在揣摩老师希望我们找什么。老师希望我们找的肯定是最有意义的,至于我自己最喜欢的怎么能找出来,那不是意味着我不爱上学吗?那位老师频频点头。

长期的、模式化的思想教育,让孩子们从小养成了说假话,空话的习惯,童真、童趣在慢慢消失。很难听到孩子们真实的声音,你们要听什么,爱听什么,我就说什么。这是多么悲哀的现象。语文教学应该尽量避免这种悲哀,让课堂呈现她特有的生机和活力,让语文教学真正焕发生命的色彩。

三年级的教学随笔15

《小露珠》一课语言优美,用词用句准确、生动,是学生学习积累语言的很好凭借。在教学中,我重点训练了学生的语感。

我认为,语感就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包括感悟语言文字的含义、感情色彩、构成方式等。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读了一段文字后知其大意的能力。教学第一自然段的时候,在学生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一段知道了什么。学生说知道了小露珠出现的时间。有的说,知道了小露珠出现的地方。有的说,知道了小露珠是在不断地变大、变亮。这些信息就是学生感悟其中的词句后得出的结论。把这些信息汇总起来,就是对这一自然段大意的概括。教学2、3、4自然段时,我一一出示了这三个自然段,在学生流利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这三句话讲的是什么。这是学生对这三个自然段大意的把握。

知其大意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引导学生在品评句子中培养语感。2、3、4自然段句式相同,但用词不同。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找这三句话的共同点。通过交流,学生体会到了这三句话写的是小青蛙、蟋蟀、小蝴蝶赞美小露珠的话。它们说话都很有礼貌,都表达了喜欢小露珠的感情。之后,我让学生找这三句话的不同点。学生体会到了小青蛙、蟋蟀、小蝴蝶赞美的语言不同、动作不同、待的地方不同。在这基础上,让学生表演小青蛙、蟋蟀、小蝴蝶夸小露珠。学生掌握了句子的表达方式,语言表达流畅,动作表演也到位。而此时全体学生则是小露珠,我让他们学学小青蛙、蟋蟀、小蝴蝶有礼貌的样子,谢谢小青蛙、蟋蟀、小蝴蝶,并也夸一夸它们。学生说:“谢谢你,蹦到大荷叶上的小青蛙。你可真勤劳,一早就在捉虫子了。” “谢谢你,爬到草秆上的小蟋蟀。你的歌声真好听呀。”“谢谢你,落在花朵上的小蝴蝶。你像花儿一样美丽。”

曾看到一篇有关语感方面的文章。当时摘录了这么两段:

语感是人对语言的直觉的整体的感受,或是由语言文字而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的过程,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语感是一种个体的语文修养,是个体在长期的规范的语言实践中逐步培养成的一种具有浓厚经验色彩的,能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从语感生成的`角度看,语感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反复诵读、比较品评、潜心涵泳、切已体察、展开想象等。反复诵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策略,要求眼到、耳到、口到、心到,强调对语言文字的直接的整体的领悟,这与语感的直觉感悟是完全一致的。比较品评,是课堂语感教学的有效策略,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学生只有在不同语词、不同句式、不同语序的比较当中,才能发现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品评语言的意蕴和情味从而培养语感。潜心涵泳,是一种在熟读基础上潜心专注的研读策略,面对语言文字,揣摩、推敲、咀嚼,“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鉴赏玩味,掂量比较,获得审美感、情味感、意蕴感等。切已体察,就是把眼前所读的语言文字与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积淀相沟通,通过文字的桥梁,触摸作者的心灵。语言方字符号本身没有直接可感性,必须借助联想和想象,化干瘪枯燥的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还可通过重组表象,创造出新的情境和意境。这样获得的语感才是丰富深切的。

看来我所做的只是浅层次的,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还必须在潜心涵泳、切已体察、展开想象等方面进行训练。